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网(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找好书,看好书,与大家分享好书,请加QQ群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八零电子书 www.txt80.com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作者:图书堂 内容简介: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供血不足,企业就会,处于瘫痪状态。这几乎是令每一个私营企业都倍感头痛的一件事情。企业是如何成功地筹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呢?" ========================================================================================================================== 【申明:本书由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 ==========================================================================================================================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一章合理进行筹资、投资(1)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供血不足,企业就会,处于瘫痪状态。这几乎是令每一个私营企业都倍感头痛的一件事情。企业是如何成功地筹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呢? 同样,如企业有一大笔资金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不需新外资金投入的局面,就应拿去投资,尽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俱在。投资时项目要选准,决策要慎重。 一、筹资对私营企业重要『性』 古人曰:"借鸡下蛋",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就更应该明白其中的玄妙了。我们这里讲的"筹资"与"借鸡下蛋" 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借鸡下蛋是指借别人的钱为自己谋利,而企业的筹资广义上讲既包括自有资金的筹集也包括借债。筹资对私营企业经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弥补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缺口 经营企业的人都知道并不是企业要投资,要扩展时才需要资金,日常经营经常会出现资金缺口。比如与农产品打交道的私营企业,收获季节到了,需准备一大笔资金收购农产品,再制成商品售出;如果企业应收帐款过多,而手头资金短缺,企业也会选择短期融资。 2.为企业的投资提供保障 要投资,就需要资金,当然也可以设备、土地、无形资产投资,但大多数情况下,对资金的需要是直接的,但是钱从哪里来呢?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投资,就要先学会筹资,这可是有个先后问题呢! 3.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企业要占领市场,要经营房地产,搞多元化经营,要与对手拼个死活,要向国际市场进军,哪一条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呢?想一想彩电、微波炉之战,哪一个战役不是以巨资为支撑,一旦一个企业耗不下去了,资金不足了,市场也将向它关闭。这就是现代商业经营残酷的现实,因此,无论是中小型私营企业还是大型私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想要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筹资也是一门必要的学问,值得好好研究。 二、 私营企业筹资渠道 私营企业在发展之初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少,企业自身资本积累慢产生资金短缺,同时私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又普遍感到筹资难度大。似乎向银行借款成为私营企业唯一的筹资渠道,谁筹到谁好汉,其实在现实中,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融资。所谓融资,通俗的讲就是资金短缺的人或者部门向资金盈余的人或部门融资借钱,叫做资金融通。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向资金的最初所有人筹集资金。直接融资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或通过各种投资基金和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形式筹集资金。 2.间接融资是指需要资金的部门或个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 其次我们看一看在经济社会中一共存在多少个部门,由此推出私营企业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 3.私营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这也是一般企业最期望得到的结果。除此之外,私营企业还可以借助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向社会直接筹资。当然,这种活动必需具备一定的前提,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大多数私营企业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4.私营企业与个人。私营企业如何从个人手中筹资呢?方法是多样化的。比如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而言,从新伙伴那里筹集资金,使其入股算是一个好办法。有的私营企业老板在资金短缺时向亲戚朋友借钱,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亲戚朋友们也会拉上一把。有的私营企业鼓励职工入股,或向职工集资,这些方法很多企业都曾采用过。这种方式筹资的优点就是手绪简便,资金到位及时;缺点是资金数量往往很少,并且会受到较多干涉。当然,向私人筹资的最高形式就是发行股票了,但这对私营企业本身的要求较高。 5.私营企业与企业企业之间。我国法律一般不允许企业之间直接发生借贷关系,私营公司与其它企业企业之间的筹资关系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甲企业购买乙企业的商品120万元,30日内付款,对甲企业而言,相当于获得120万元,30天的无息贷款,如果乙企业为了督促甲企业早日付款而给出1/10 2/20 n/30的条件,对甲企业而言,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优惠。这个例子在前面我们曾经举到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甲企业倒底获得多少优惠。这笔优惠对乙企业而言则相当于间接的贷出一笔款子。 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有一种更为微妙的筹资行为--融资租赁。如果甲企业从融资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租期10年,每年支付120万元的租赁费,期满后设备归甲企业所有。对甲企业而言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设备。如果甲企业现在就将设备购入,可能要一次支付1000万元资金,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而每年支付120万对资金的占用是很小的,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较充裕的资金,同时也获得了设备。 6.私营企业与『政府』。我国『政府』直接对私营企业进行补贴的情况是很少的。但『政府』对于一些行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对农业的优惠,在这一领域的私营企业可以提出申请,如果因此获得一笔低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私营企业的利息负担。欧美一些国家与我国制度不同,由于经济是以私营为主,因此『政府』对私营企业会有直接的帮助。但这种情况与我国的可比『性』很低。 7.私营企业与社会组织。有时私企业可以从一些社会组织那里获得资金,这种情况在中国较少,社会组织的资金一般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但在外国还是很多的。有些社会公益『性』组织获得一定资金但又产生闲置,于是会委托资产管理企业代为理财,使私人企业从中获取资金成为可能。 8.私营企业与国外机构。国内说了一圈又转到了国外。私营企业也可以利用外资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如在海外市场融资、出口信贷,合资等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私营企业集资还可以与几个部门同时发生联系。如杠杆融资租赁,甲企业向乙融资租赁企业租入设备,而乙企业本身购买设备资金不够,会联合丙银行一块完成该项目,这时甲、乙、丙同时发生联系,丙出70%,乙出30%购买设备,甲支付的租金按合同规定由乙、丙进行分配。再比如甲接受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甲在二板市场上市等等,这些行为都同时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私营企业的筹资空间还是广阔的,筹资前景还是令人乐观的。私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充分抓住自己身边可能的条件,设计好一份完善的筹资计划,对每一条可能的筹资渠道进行分析整理才是极为重要的。有的企业家将企业筹资比作一门艺术,这话不无道理。 三、私营企业怎样有效利用风险投资资金 近年"风险投资"闹的很火,大江南北一时间人们都在谈论"风险投资"。一些中小私营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后,也实实在在风光了一回。但是对于大多数私营企业而言,风险投资还是个陌生的字眼,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去利用这一融资渠道了。下面我们向你简要介绍一下风险投资及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风险投资的资金。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企业的一种资本。它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1.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下四类: (1)风险投资资本家。 他们是向其它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它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企业 风险投资企业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企业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企业 这类投资企业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企业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企业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企业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企业并帮助这些企业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企业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2.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也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3.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所投资撤出,以实现资本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到撤出投资所间隔的时间称为风险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是几年的期限。 4.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业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o 5.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再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一个投资项目真正能够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概率可以说是百分之一。风险投资项目在通过初步筛选后,风险投资人即或亲自或委托投资顾问企业开始对这1%左右的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即认真细致地对企业现状、成功前景及其经营团体开展调查,详细研究和考察产品市场、人员素质以及经济核算(核实和确定每一个数字)等。经营团队素质构成了投资决策的首选依据,其次是产品市场增长和投资回报率。据美国风险投资俱乐部月报的资料表明,下述为进行风险投资决策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1)企业家自身具有支撑期持续奋斗的禀赋; (2)企业家非常熟悉本企业的目标市场; (3)在5-10年内至少能获得10倍的回报; (4)企业家的背景证明其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5)对风险的评估和反应良好; (6)投资具有流动『性』; (7)可观的市场增长前景; (8)与风险企业有关的历史记录良好; (9)对企业的表述清楚明了; (10)具有财产保全措施。 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产品市场的大小、退出风险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6.风险投资一般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1)融资项目的收集与筛选; (2)尽职调查; (3)投资决策; (4)与被投资企业谈判投资协议,即交易结构设计; (5)签署风险投资协议; (6)投资进入,运作资本以求利润最大化; 7.如何获得风险投资资金 私营企业如何获得风险投资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那些风险投资者对项目有初步的印象并探讨投资意向的融资企业,如果他对您感兴趣,一定会主动上门了解,所以渴望融资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判断自己是否有机会,不要过分急于求成。 (2)在进一步接触过程中,风险投资者会引导您提供资源让他了解企业的实质,您一定要将自己最具优势的部分作成提纲式的材料让他有一个初步的全面把握。这也是投、融、资双方做事风格的第一次相互感觉。应注意,融资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细节甚至会影响投资方的决策。 (3)当风险投资者有了充分把握后,他会要求您呈交一份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实际上就是在纸上先把项目完整地做一遍。商业计划书若能够证明您有能力,风险投资就会考虑您。 (4)商业计划书获得通过后,就进入了面对面谈判的阶段,以达到对所有细节的共识。融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最后的阶段往往离成功最近,但也是最容易谈崩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融资企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为争取投资而失去原则。既然风险投资者选择了您,您就是有价值的,他必须承认您以往的付出,如何确定对企业有效的市盈率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投、融资双方绝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双赢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不能过分强调自我保护,民营企业对股权看得很重,因为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愿意自己的企业自己做。而风险投资对企业而言全面介入,企业将受到董事会的真正制约。但为了真正的发展,对于渴望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来说,不能过于在股权上计较多少,因为事成之前就商讨分利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风险投资家的资金能带来企业的腾飞。 8.风险投资资金中的不利因素 (1)风险投资是为了弥补传统资本市场上新兴部门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融资缺陷而产生的。追逐暴利是风险资本的最初和原始动力。对投资内容的知识和科学含量的把握则是退而求其次的事情。 (2)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高,筹资成本高,回报却不理想,故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 (3)风险投资者的趋利和短期『性』不仅使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产生局限,而且也加重了被投资企业的负担。 (4)风险资本是一种生产『性』资本而不是虚拟资本,资金撤出一定要有二板市场。 要知道风险投资是指"由专业投资者作出的长期风险『性』投资,这种投资不同于一般债务投资,它的着眼点并不在利息和红利,而是寄希望于最终资本得来获取丰厚的回报。"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是不同的: 许多人都认为,风险投资是对人和思想进行投资,或者说是对"点子"进行投资,但实际上,风险投资者从利润出发,对有竞争力有和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这才是风险资本的原则。 风险投资的行业,其筹资成本非常高,而回报率却不尽人意。与大多数人的想像截然相反,风险投资在为基础『性』的创新筹资方面,仅仅起到了较小的作用。在美国,仅有6%的风险投资投入了高新技术产业;从基金总量上看,只有10%的风险投资用于科研开发领域,仅为10亿美左右,相对于『政府』投资630万美元和企业投资1130亿美元而言,风险投资所起的作用并不算大,甚至私人对技术创新的资助200亿美元也远大于风险投资的金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风险投资的趋利『性』和短期『性』。风险投资并不做长期投资,它往往只是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将其重新包装后,出售给其它企业或直接上市。 私营企业利用风险投资资金,就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好处。如果能在经营中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对企业发展将会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企业的短期筹资战略与长期筹资战略 1.企业的短期筹资战略 企业短期筹资通常是指资金使用期限为一年或者一年以内的筹资。企业短期筹资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季节『性』资金需要,或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常见的企业短期筹资资金来源主要有商业信用、代收融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以及企业内部筹资等。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等形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由商品交换中商品与货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产生的一种债权和债务关系,是企业短期筹资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一般地,商业信用只能在有商品交换关系的企业之间发生。商业信用提供的资金都是短期奖金,其信用数额与资金使用方向均有较大的局限『性』。 对于筹资企业来说,采用商业信用筹资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商业信用的使用手续比较简便,获得资金较为容易。其次,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对筹资企业的附加条件较少。第三,利用商业信用比较机动灵活。最后,将商业信用与其他筹资方式相结合,有利于企业降低平均资金成本率。在企业的筹资实践中,一般主要是采用赊购与预收货款这两种商业信用工具。 1赊购。赊购是一种最典型、最普遍的商业信用短期筹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买方在购买货物之后并不立即支付货款,而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支付。因此赊购是由卖方提供食用、买方得到信用。 根据卖方提供的赊销条件的不同,赊购可分为无现金折扣付款期与有现金折扣付款期这两种形式。 无现金折扣付款期是指卖方规定了买方支付货款的时间,如"n/30"表示发货票货款金额必须在30天之内支付。如果买方总是在发货票日期之后若干天内、但是不超过30天支付货款,商业信用就成为了企业的一种筹资来源。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购买商品越多,就等于得到的借款越多。如果买方企业付款期超过了发货票规定的30天的期限,就出现了所谓的"延展",买方企业通常要按合同规定向卖方企业支付一定的利息。可见,延展不仅加大了筹资成本,还会降低企业的资信水平,通常是不可取的。 有现金折扣付款期是指卖方企业向买方企业提供信用时,还提供了现金折扣条件,目的是为了减少商业信用,促使买方企业尽早偿付货款,加快资金周转。例如,卖方在发票上标明"n/20,n/30",意思是买方如果在10天之内付清货款,可以得到2%的现金折扣;全部货款必须在30天之内付清。如果付款期超过了30天,买方企业则必须支付超期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企业既可选择在30天之内付清货款,以享受将近30天的商业信用,也可以选择在10天之内付清货款,享受2%的现金折扣。值得注意的是,与30天的商业信用相比较,2%的现金折扣的实际价值要比这个数字表面上意义重要得多。如果买方选择30天内付清款,那么,多占用20天的货款,就失去了2%的现金折扣。换言之,20天的商业信用筹资的资金成本为2%。以一年360天计,买方企业用商业信用筹资的年资金成本率为2%x(360/20)一36%。因此,选择在10天之内付清货款是较为明智的做法。 2预收货款。与赊购相反,预收货款是卖方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在未付出商品之前向买方企业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物的价款。这是由卖方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一般在某些生产周期长、售价高的商品交易中常常采用这种商业信用形式。预收货款显然对卖方企业有利。因此,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不宜采用预收货款这种商业信用形式,以免损害企业的竞争能力。 (2)代收融资 代收融资是一种资金成本率相对比较高的短期筹资方式。当企业主要以商业信贷的方式销售产品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客户不及时支付贷款而积压了一大笔应收款。为了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现金的急需,企业可以将这些应收款转让给代理商,由代理商负责收账并承担一切可能的债权损失。代理商通常是按照折扣价格用现金从收款企业那里购得其应收款的。所以,代收融资实际上是将应收账款换现金以筹资,其资金成本率由代理商按照要求的折扣率而定。 (3)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通常是由某些资信优良的大企业所签发的无担保期票。当这些大企业需要短期资金时,常常采用发行商业票据的方式筹资。除了那些直接向投资者发售其票据的大金融公司之外,普通的企业一般是将这些票据出售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金融中介机构将票据转售给投资者。一般来说,商业票据的面值较高,期限较短,其利息率往往低于普通银行的贷款利率。由于商业票据没有担保,只有那些最大和最具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凭借自己的信誉用商业票据的形式筹资。商业票据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延期。 (4)商业银行短期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短期筹资的主要渠道。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需的流动资金评分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的短期贷款主要有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两种形式。 信用贷款。申请信用贷款的企业必须是拥有维持生)太经营所必须的最低限度自有资金,经营管理正常,拥有经济收入,在贷款银行开户,其资金收付通过贷款银行的企业。经银行审核同意,企业可与银行签订借贷合同。在借贷合同中,一般具备借款用途、借款数额、借款期限、借款利息、还款资金来源、借款企业应该向银行报送的资料表格、保证条款、结算办法、违约责任、双方权利、责任与义务,以及其他有关条款。在借贷合同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按照借款计划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也可以根据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合理资金需要向银行申请临时贷款。目前我国银行可以向企业提供的短期贷款主要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商品周转贷款、临时贷款、结算贷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定额周转贷款、专用基金贷款等。 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筹资是企业以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并在法律上将抵押物财产所有权转让给银行以取得贷款的一种筹资方式。如果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银行有权处置该项抵押物,并优先受偿。企业从抵押风险考虑,一般是按照有价证券、可封存的适用畅销的流动资产、机器设备、房地产这一顺序选择抵押物。作为抵押物的财产,必须是筹资企业确实具备法定财产所有权的财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抵押借款筹资时,必须提交抵押借款筹资申请书。企业提交的抵押借款申请书经银行同意之后,企业即可与银行签订抵押借款合同。筹资企业向银行移交抵押财产所有权证明文件后,银行即可按合同规定的数额向筹资企业放款,筹资企业则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当借款到期时,借款企业应当主动还本付息,赎回抵押物。 2.企业长期筹资战略 区别于企业的短期筹资,一般将企业一年以上资金的筹措称为长期筹资。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长期资金通常用于购置厂房、设备之类的固定资产,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长期投资,企业往往需要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长期的财务计划。这个长期财务计划准确地规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通常是5~10年)所需资金的数量,以及可能的、最适宜的资金来源。企业为了设置长期的筹资目标,往往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什么? 第二,企业为了实现这些长期发展目标,对企业筹资有何要求? 第三,有哪些可行的长期资金来源?哪一个或哪一些资金来源对企业最为适宜? 在大多数企业制企业中,有关企业长期筹资的决策不仅是财务会计部门的事,而且是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所必须关心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要邀请投资银行的银行家这类的专家来参与企业的长期筹资决策。这是因为,企业的长期筹资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与发展的大事,无论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会过分。 就一般企业而言,进行长期筹资主要有三个资金来源:企业留存利润,借入资本,以及产权资本。 (1)企业留存利润 企业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是企业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对小型企业来说尤其是如此。这是因为,小型企业所能拥有的长期筹资渠道为数并不多。不过,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留存利润作为其发展资金的来源。 企业一般都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留存利润作为长期筹资的资金来源。但是,许多企业都发现自己手头很少有足够的留存利润为其设备更新或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展提供资金。因此,大多数企业常常不得不以借债筹资或产权筹资来满足其长期资金需要。 在企业的财务实践中,企业的留存利润通常并不是现金,而是已经为企业的资产所占用。企业之所以乐于用留存利润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资金,主要是因为这种做法可以避免股票净值被冲淡,或者避免支付固定利息的负担。而且,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税收方面的好处。 不过,企业以留存利润作为筹资来源并非是完全没有资金成本的。假如留存利润并未被留在企业,这笔钱必然是被作为股息或红利分配给了企业的普通股股东。所以,对企业来说,留存利润的资金成本相当于增发同等数额的普通股的成本。也就是说,留存利润增加了企业股东的产权,就像是新发行了同等数额的普通股股票一样。股东们只有在预计将留存利润再投资后会赚得至少与他们所要求的收益一样多的利润时,才会接受企业将留存利润用于再投资的做法。可见,企业留存利润的资金成本与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相等。 (2)企业借债筹资 企业的长期资金需要可以通过借债筹资来满足。获得借债资本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向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途径是出售企业债券。企业采用借债筹资后,就有了按期还本付息的法律义务。 如果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关系密切,通常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长期贷款的偿还期多为3~5年,但有时也可以长过15~20年。为了获得长期贷款,企业常常需要与银行签订一份定期贷款协议。定期贷款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份要求企业以既定的按月或者按年分期支付的形式偿还贷款的借据。 由于借款的数额较大、风险较高,长期贷款的资金成本通常要高于短期贷款。大部分长期贷款通常都需要筹资企业以房地产,或者机器设备、股票等财产作某种形式的担保。这类长期贷款的利息率往往都是依照是否有担保、筹资企业的资信等级、以及资金市场的一般利率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如果一家企业未能从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以满足其资金需要,它还可以发行企业债券来筹资。简而言之,债券就是企业的借据。它也像是一份合同,根据一定的合同条件,资金所有者将资金借给发行债券的筹资企业,而筹资企业则必须保证如期归还资金。 在债券市场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对于发行债券的企业来说,最具有挑战『性』的竞争者是『政府』债券。这是因为,投资『政府』债券的收益常常是可以免税的,因而使『政府』债券更具有吸引力。如果一家企业既借不到贷款,又无法向投资者销售其债券,它往往会转向长期筹资的最后一个选择:产权筹资。 (3)企业产权筹资 企业产权筹资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所有者。产权资本是通过出售企业的所有权获得的。资金所有者投资购买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是向这家企业提供产权资本。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两条渠道来筹措产权资本。一条渠道是风险投资,另一条渠道是出售股票。 1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投向具有高盈利潜力的新成立的企业的资金。企业筹资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企业的成立之初。由于新企业通常资产不多,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的机会也很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新建企业所需要的启动资金的重要来源是风险投资。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新企业的企业家必须制定一个优秀的企业计划,使投资者相信企业的经营必将获得成功。企业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的财务计划,它表明企业需要多少资金,准备如何筹集这笔资金,以及将来怎么样偿还这笔资金。 当企业发现了可能的风险投资者时,企业的财务主管应当仔细地挑选愿意向新建立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者。首先,要了解风险投资者是否企图控制企业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当新企业发展起来后需要更多的资金时,风险投资者是否还有能力进一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金。 2出售股票。无论一家新建企业是否能够获得风险投资资金,到一定的时候,企业总是会需要更多的资金。获得资金的办法之一是向公众出售企业的所有权,即出售股票。实际上,出售发行股票差不多是企业筹集自有资本惟一的途径。企业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成立之初的初始资本,也可以随时为增加资本而发行新股。企业发行新股增资一般是为了以下四个目的:追加设备投资以扩充企业的规模;偿还银行借款、调整资金结构;在银行拒绝贷款的情况下发行新股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为满足证券交易所上市基准的要求,达到规定的上市企业必须拥有的资本额。 五、企业的股票筹资战略 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进行筹资不仅是一种企业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的社会行为。因此,许多国家对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条件。 1.关于发行股票的主体 能够发行股票筹资的企业必须是依法经过登记注册的法人经济组织,即股份企业。从企业与股票的关系来看,不论发行股票的企业原来是属于什么『性』质,都必须在具备股份企业的企业组织形式后才能发行股票。根据《企业法》,股份企业的成立除了需要满足技术、市场、资源、劳动力、管理机构、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制定一个周密完整的企业章程。企业章程是企业创立或原有企业改组成为股份企业时的原始文件与纲领『性』文件,它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并作为企业登记注册时的法律依据。 股份企业章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总则中需要声明:企业的名称、企业注册住所的所在地、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注册资本、设立企业的依据等项事宜。 (2)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 (3)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职权和议事规则。具体包括:股东大会的组织、股东大会的职权范围;董事会的组成、董事会的职权、董事长的职责及董事会的组织;经营管理的形式;总经理的聘任和总经理的职责任务等。 (4)股票。关于股票的规定主要有:股票的结构特征;股票的发行总额和发行方式;股息与红利的分配政策;股票的流通等。 (5)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在这一项内容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是:股东对股份企业的责任;普通股股东的权利;股东的义务。 (6)企业的解散与清算。它说明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得以解散;企业解散的程序;企业清算委员会的组成与清算程序。 (7)附则。附则中应当说明:企业章程的修改及其有效『性』;企业章程的解释权;企业章程的生效期;以及其他必要的事项。 2.股票发行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发行股票的主体是股份企业或改组成的股份企业制企业。但并不是所有的股份企业或股份公司制企业均可随时发行股票筹资。企业在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时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企业的生产经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企业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 (2)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承担经营责任的能力。 (3)为了防止股票发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和不公正『性』,股票发行中的认缴股份和发行股份应当达到法定数。 (4)企业的信誉良好,没有违法行为或损害公众利益的记录。 3.企业发行股票的基本程序 企业发行股票的基本程序包括:制定发行计划,撰写发行股票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文件;审批;发行股票。 (1)制定股票发行计划。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企业发起人集资数量不能够满足资金的实际需要,也可能是企业扩展其业务经营规模需要增加资金,或者是由于企业需要将已发行的债券调换成股票。无论是由于哪一种原因,发行股票都会给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有时还可能影响到原有股东的利益。因此,如果股票的发行不能成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在正式发行股票之前,应当与证券经销商一同研究股票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制定周密的措施,并由企业董事会作出相应的决议,有时还需要经股东大会通过。 制定股票发行计划之后,需要撰写发行股票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这两份文件的内容有许多相同的部分,其差别主要是:发行股票申请书的用途是供审批机关了解企业发行股票的原因和发行股票所具备的条件,而且法律一般对发行股票申请书的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要求;招股说明书则主要是为了让公众了解企业的状况、股票的种类和购买办法,并且法律对招股说明书应该载明的事项一般是有统一规定的。 招股说明书应该记载的主要事项有:1企业的状况(包括企业名称、住所、发起人或董事、经理的简历、企业未来发展及财务状况);2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3发行股票的理由;4发行股票的总额、种类、数量、每股面额及售价;5股票代理发售单位及发售对象;6股票承销商的名称、承销总数及承销方式;7股息及分配;8股票发售时间;9股票的继承、赠与、买卖及抵押的办法;10发行股票的批准机关;附则。 (2)提出申请及报送文件。企业发行股票前必须向当地的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向主管机关提交必要的文件。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应当向主管机关报送下列文件:1发行股票的申请报告;2市『政府』批准成立股份有限企业的文件或企业注册登记的文件;3经市『政府』批准的企业章程;4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上述报告如果涉及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验资的,需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确认文件;5发起人认购股份的验资报告;6经会计师事务所签证的财务报告;7招股说明书;8资金运行的可行『性』报告;9股东大会或发起人会议的相应决议;10经会计师事务所签证的未来一年企业盈利预测文件;主管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 (3)审批。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股票发行、交易的主管机关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主管机关在接到发行股票申请书和有关文件后,将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核实,并尽快给予发行者答复。 (4)发行股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如果获得批准,则应将招股说明书全文刊载于主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然后按时出售股票。 4.股票的发行方式 企业在发行股票时,首先应该进行股票市场的调查与预测,确认潜在的买主的数量,根据买主的情况与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发行方式。此外,企业在选择股票发行方式时还要考虑到『政府』对证券发行方式及其具体做法的规定。目前,常见的股票发行方式主要是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其中间接发行又可以分为代理发售与全额承购包销这两种形式。 (1)直接发行。直接发行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卖出发行即发行者直接向社会卖出股票,同时收入款项。投资者在规定的时期内可以随时付出现款购买股票。另一种是内部发放,即发行企业向本企业股东和企业职工及其亲友发行股票,投资者送交款项便可以认购股票。发行股票时也可以采取股东优先认购发行的办法,即企业在发行新股票时,企业股东可以优先购买。企业一般应当按照股东所拥有的股份向股东印发"优先认购股权证",股东凭证可以优先认购股票,也可以将优先认购证转让或出售。股东优先认购发行可以保证股东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不受损害,一般发行费用也不高。 直接发行是指发行活动过程中没有中介人参与的一种发行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发行者自办一切发行手续,发行工作比较烦琐,容易导致发行的失败。直接发行方式的优点是发行费用比较低。由于金融机构体系发达、完善,具有比较丰富的发行经验,所以金融债券的发行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而普通企业则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一般不宜采用直接发行的方式发行企业股票。 (2)间接发行方式之一:代理发售。代理发售是间接发行的一种基本做法。是指在发行者与代理机构(发行者所选择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签订委托合同的基础上,由代理机构(受托人)以发行者(委托人)的名义发行股票。这是企业通常所选择的主要方式。 在履行股票发行合同的过程中,受托人的权利是:代表投资者监督发行者履行发行合同;若代理发售是采取代销的形式,则受托人有权将未售出的股票退还发行者,不必承担发行风险;有权按照代理发行的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受托人的义务是:通过自己的机构、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条件努力推销发行企业的股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若代理发行采取余额包销的形式,则受托人应认购到期未售出的余额,因而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委托人的权利是:要求受托人按照合同规定积极推销股票;如果是采用余额包销的形式,则可要求对方认购到期未售出的股票,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委托人的义务是:向受托人支付手续费;协同受托人办理股票鉴证,确保股票的合法『性』;若采用代销的形式,则应当接受受托人返还的未售出的股票,并自行承担这部分风险。 (3)间接发行方式之二:全额承购包销。它是指承销者首先将发行者的股票全部承购下来,并在约定的日期向发行者支付全部包销款项。然后承销者再向自己的分支机构分包,或委托经销商卖出,或直接推销给投资者,并由承销者承担全部风险。 这种间接发行方式对发行企业是方便的,但是承销者并不是对所有企业发行的股票都愿意承销。承销者在承销前通常都会对发行股票的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然后才会做出是否承销的决策。 5.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通常有三种不同的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市场价格。票面价格中指股份企业在发行的股票票面上所标明的金额。账面价格是指每股股份所含的实际资产价值,由企业的资产净值再除以股份数量则为股票的账面价格。市场价格包括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股票的市场价格可以高于票面价格,也可以低于票面价格。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同一发行价格的股票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交易价格。以下主要介绍股票的发行价格,它包括股票的面值发行价格和时价发行价格。 面值发行价格是指将股票券面的金额作为发行价格。面值发行价格只与所要筹集的总金额与准备发行的总股数有关,而与市场情况没有关系,所以这种发行价格是比较稳定的。此外,由于发行时股票市场价格往往高于股票券面的金额,购买股票者通常可以得到差价收益,所以这种发行方式是保证股票发行成功的有效手段。我国股票发行常常采用面值发行价格。 时价发行价格是指以流通市场上股票当时交易价格的平均数为基础所确定的股票发行价格。时价发行价格虽然是以当时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通常称为时价)为基础,但是二者之间并非相等。一般的情况是,时价发行价格往往低于时价5%~10%。例如,面值为100元的股票,如果当时企业股票价格为120元(时价),则新发行股票的价格可能在114元与108元之间。股票面值与时价之间的差价收益一般归发行企业所有。当企业旧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较高时,这种时价发行虽能够成功的,而且可以用较少的股份筹集到企业所需的资金。 六、企业的债券筹资战略 以债券形式进行筹资是企业从社会筹资的一种重要工具。一般来说,债券是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为了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承担在指定时间内支付一定利息和偿还本金义务的有价证券。债券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债券的面值;债券的价格;债券的利率;债券的还本期限;债券的还本方式;债券的付息方式。 可以根据企业债券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若干不同类型。从债券记名与否可分为记名债券与不记名债券;从债券发行是否需要担保可分为信用债券与担保债券;从债券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与长期债券;从发行债券的目的可分为重整企业债券、推销产品企业债券和偿还企业债券;根据债券能否转换为股票还可以分为单纯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等等。 1.企业债券的发行 企业发行债券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比发行股票还要复杂。发行债券的具体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发行债券的可行『性』研究。这主要是对企业环境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发行债券的条件是否成熟。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发行债券:1企业的销售额与盈利相对稳定,增加企业资本可以大幅度增加盈利;2企业利润率超过企业的资本成本率;3企业的财务比率比较稳定;4预期市场物价水平或销售量将向上波动,举债对企业有利;5企业的资产控制权十分重要,不可以轻易发行股票;6普通股股权盈利比率和利率水平相对较低;7企业现有负债比率较低。 (2)债券发行决策及制定债券发行计划。企业如果决定发行债券,则需要制定相应的债券发行计划。制定债券发行计划需要确定债券发行额、债券利率、债券期限、债券发行价格等一系列因素。 1确定发行债券的总面额。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发行债券总面额的最高限额为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否则,一旦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企业可能在债券到期后即使破产也无法还债。在最高限额之内,如果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还本付息能力强,市场吸收能力大,则可以多发行一些债券;否则,只能少发行债券。此外,企业是初次发行债券还是再次发行债券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企业前次发行债券比较成功、顺利,则再次发行时可以多发行一些。反之,初次发行则应当少发行一些。因为如果债券发行额过高,万一发行不顺利,将会影响到企业以后的债券发行。 2确定债券利率。确定债券利率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否则,要么是无人购买债券而宁愿去存款,要么是无人发行债券而宁愿去银行贷款。目前我国规定企业发行债券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同时,企业在居民心目中资信等级的高低也是确定债券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资信等级高,债券利率低一点也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否则,债券的利率就应当要高一些。另外,其他债券的利率水平也制约着企业债券的利率。公债利率、金融债券利率、以及其他企业债券利率水平比较高时,本企业债券的利率也就不得不相应地高一些。最后,当整个经济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资金市场上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则债券利率可以确定得高一些;反之,则应低一些。企业在确定债券利率时,要正确地估计企业未来还本付息能力。债券利率过高,而企业未来还本付息能力不足,则沉重的利息负担可能会将企业拖向危险的境地。 3确定债券期限。债券期限是指债券还本付息期的长短。一般地,未来利率变动的幅度较小,债券期限可以长一些,因为企业承担的利率风险比较小;反之,则期限可以短一些,以减少利率风险。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债券期限短对企业的近期压力比较大;期限长则对企业的未来有影响。因此,企业要从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周密,合理地确定债券期限。 4确定发行价格。债券发行通常有三种价格:平价发行价格、溢价发行价格、折价发行价格。平价发行价格是以债券券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溢价发行价格是以高于债券券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折价发行价格是以低于债券券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目前我国在实践中多以平价发行价格发行债券。经验表明,当债券的名义利率(债券上规定的利率)高于实际利率(发行债券时的市场利率)时,则应选择溢价发行价格,因为这种溢价发行价格所带来的差额可以冲抵企业的部分利息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当债券的名义利率低于实际利率时,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则只能选择折价发行价格。 (3)选择发行方式,具体办理债券发行。 (4)进行债券发行的收尾工作,对发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做好还本付息的准备。 2.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批程序 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企业发行债券通常须经过申请、审批、公告发行等三个主要阶段。 (1)申请。企业发行债券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申请的正式文件包括;企业发行债券的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发行债券的证明文件;企业发行债券的章程或者办法;企业上两个年度和上一个季度经主管部门或者会计事务所签证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如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市场分析报告等。 企业发行债券的章程或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名称和住所;企业经营管理概况;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效益预测;债券发行总额、每张债券的金额和种类;企业自有资产的净值;债券的利率、还本付息办法和期限;风险责任;发行债券代理金融机构的名称和住所;发行债券的其他事宜。 (2)审批。我国『政府』对企业发行债券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集中管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是企业发行债券的主管机关,企业发行债券必须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划、财政等部门拟定全国债券发行的年控制额度,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执行;债券票面格式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发行债券的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发行企业给予处罚。"分级审批"是指同一级企业发行债券须经同一级人民银行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在审核中贯彻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公开、实质管理"。真实公开原则是指审核人员要审核债券发行人是否把一切有关资料向广大投资者如实公布,以便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债券。如果发行者的资料内容有虚伪或遗漏,则应承担法律责任。实质管理原则不仅要求发行者提交的资料真实公开,而且还要求债券的发行要满足一些实质『性』条件:企业债券发行总额不得超过企业现有净资产;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相同时期的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发行用本企业产品偿还本息的债券,必须有产品质量达到标准的证书;企业以前发行债券和借款中不存在违约记录;企业最近三年纳税后的平均纯利润额不低于原发行债券所负担利息的3%。 (3)公告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对发行债券申请书和有关资料审核后,就会正式批复。企业接到准予发行的批复后,将在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布发行章程和有关文件。接下来就是印制债券。根据规定,债券票面应载明下列内容:企业的名称、地址;债券的票面额;倒闭的票面利率;还本期限和方式;利息支付方式;债券发行日期和编号;发行企业的印记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章;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日期。 发行债券的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以摊派方式发行债券;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债券;债券票面未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所需正式文凭等。如发生以上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给予以下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退还所筹资金;冻结企业发行债券所筹资金;通知其开户金融机构停止对其贷款;处以违法活动所涉及金额50%以下的罚款。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一章合理进行筹资、投资(2) 七、企业的租赁筹资战略 金融租赁筹资是企业筹资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从纠资渠道上来说,它属于外部筹资;从筹资方式来说,它属于债务『性』交易筹资法。金融租赁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筹资方式,也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有效手段。 金融租赁又称为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与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契约,以收取一定的租金为条件,将租赁物在规定时期内交给承租人使用,其所有权仍属出租人所有的一种经济行为。 1.金融租赁筹资的特点 (1)金融租赁筹资的优点是:1筹资便利。租赁筹资一般比借款来得迅速,做法也比较灵活。企业可以根据经营中的具体情况与出租人商定租金的偿还等具体条件。另外,租赁筹资不必建立折旧和利息等账户,可以使会计簿计简化。2可以获得全额资金融通。一般在拥有担保存款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租赁筹得100%的资金。3可以通过租赁获得急需的设备。由于进出口管制、专利以及其他形式垄断的限制,企业往往不能够直接获得所需的设备。利用租赁,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国内外租赁企业获得急需的设备。4能够得到税务方面的优惠。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租赁可以获得纳税上的好处,如可以减免进口租赁设备的关税、允许加速折旧、减免投资税等。5增加企业负债能力。利用租赁筹资可以将企业现有的信贷留作他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影响企业安排信贷限额的能力。6减少风险损失。由于租赁合同订立后长期固定不变,企业分期逐步支付租金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损失。此外,因为租赁协议中一般都规定由出租人承担设备老化的风险,还可以减少承租企业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7提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当企业可以用租赁代替购买时,企业便不需要定期支付租金,不需要在初期一次『性』支付大笔的设备购买款,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流动比率。8有试用期。企业在对欲购买设备的『性』能还不够了解或者没有充分的把握时,可以先对这种设备试行短期租赁,然后再决定是长期租赁,还是购买或退租。 (2)金融租赁筹资的缺点是:1对租赁的设备没有所有权。2承租企业对租赁设备拥有的使用权是一种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一般在承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示不出来,降低了承租企业的资产拥有量,从而不能充分显示企业的实力,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信,不利于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的地位和条件。3筹资成本较高。设备租赁,特别是短期的设备租赁,其租金总和与购买设备的实际价款相比,往往要高一些。 2.金融筹资的范围 金融租赁筹资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金融租赁筹资的适用范围是一种以生产设备为主要对象的租赁。 根据现代租赁业务的经验,租赁的主要经营范围有:工业生产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工业电器及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建筑工程设备、机电设备、文化娱乐设备、动力能源设备、建筑材料设备、轻纺机械设备、商业机械设备、旅游设施、化工医『药』机械设备、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医疗器械设备、办公室设备、电子机械设备、农林水产机械,等等。 3.金融租赁的形式 从承租人筹资的角度来看,金融租赁可以分为两大类:融资『性』租赁与服务『性』租赁。 (1)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也可称为资本租赁,指当企业需要筹措生产设备资金时,租赁企业按其要求购入所需生产设备并租赁给该企业,从而将"融资"与"融物"结合起来的一种租赁方式。其特点为:1由出租人(租赁企业)通过融资提供资金,购进承租人(用户)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并租赁给承租人使用。而且该生产设备往往是由承租人直接从设备制造商或销售商那里选定的。2租赁合同期限较长,一般设备在35年,大型设备在10年以上。租赁合同期包括不可解约的固定期限及合同中规定的续租或展期等。3承租人(企业)按合同规定分期向出租人(租赁企业)缴纳租金,并承担合同期内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保险义务。4租赁期满时,双方根据合同条款处理设备。一般有三种处理办法:一是到期后将设备退还给租赁企业;二是另订续租合同;三是承租人留购,即用很少的"名义货价"或"商定价格"把设备买下来。企业在租赁期满后往往愿意采用留购的形式。这样,租赁企业也可以省却处理旧设备的麻烦。 融资租赁有以下一些形式:1整租。由租赁企业通过向国内外贷款或合股的办法,在国内外资金市场上筹集资金,然后向国内外厂商直接购买承租人所需要的设备租赁给承租人使用。2转租。这种租赁形式的特点是,承租人所租赁的设备是租赁企业从国内外的其他租赁企业或设备制造厂家处租来的。3回租。即承租企业可将原已买进的设备出售给租赁企业,再从租赁企业租回使用。4杠杆租赁。亦称为衡平租赁或代偿贷款租赁。即由一家或几家租赁公司联合,以少量的资金融通大量资金(一般是以设备和租金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60%~80%),用以购买大型的、价格高昂的设备(如飞机、轮船等)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一种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的融资『性』租赁形式。 (2)服务『性』租赁。也称为管理租赁,指租赁企业购入企业临时需要的设备(大中型通用设备、加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提供给多个承租企业使用的租赁方式。利用服务『性』租赁可以解决企业短期的、临时『性』的资产需求问题。 服务『性』租赁有以下特点:1具有服务的『性』质。因为其出租的设备一般是由租赁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选定、购入之后,再寻找承租企业,它适用于更新快或短期使用的设备的租赁。2服务『性』租赁的租期与资产经济寿命相比较要短得多,因而承租人可以借此获得一个试用设备的机会,从而可以避免在不完全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购入的风险。3在合理的限制条件内可以中途解约。4服务『性』租赁的租金一般比融资租赁高,但其维修、保养等费用可由出租人承担。 八、企业的其他筹资方式 企业除了在金融市场上利用发行股票、债券,以及租赁等方式筹资外,还可以利用国家贷款、银行贷款、动员企业内部资金、抵押借款、利用外资等方式筹资。 1.举债购买 (1)举债购买也称杠杆购买。这是国外企业筹措经营资金的重要形式,它是筹资企业以拟购买的企业的资产作抵押取得贷款。然后用取得的贷款支付购买企业所需价款。通过这种方法筹资企业可以购买到另外一个企业。近几年在国外举债购买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筹资普遍利用的方式,其主要内容如下:1用拟购买的另一企业的资产作抵押筹措贷款。在举债购买中不需要筹资企业预垫资本,而是利用拟购买的另一企业的资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影响企业取得贷款数额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拟购买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筹资企业本身的经济状况。2筹资企业要以发行股票来弥补贷款的不足。一般地说,贷款都不足以支付拟购入的企业资产的价款,所以筹资企业还要发行股票筹资。3以购得企业的经营收入偿还贷款。这就要求筹资企业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经营的目的不仅是要以购得企业的经营收益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盈余。4对购置的企业除了分析其经济状况外,还要分析其产品的情况、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等。 (2)举债购买按照购买的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购买大企业的附属企业或分企业、购买国有独立企业、购买私人独立企业三类。 2.出售特权投资 (1)出售特权投资的类型和特点。出售特权投资是企业以一定的方式出售其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特权,以取得资金的一种筹资方法。通常,特权投资出售方应向买方提供如下的无形资产:技术专利、诀窍、商标、商誉等;顾客名单及其他咨询服务如经营指导;产品或服务开发;销售和广告业务咨询及管理、会计、保险、税法等方面的帮助。而买方要履行下列义务:按照卖方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的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并预付一定量的资金,还要按照生产量或价格向卖方提交一定比例的利润。 (2)企业出售特权筹资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虽然出售特权筹资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筹资方法,但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用。 3.创业风险资金方式筹资 (1)创业风险资金的特点。创业风险资金是指对风险很大、带有创业『性』质的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这里风险主要是指高技术、需求不定的产品或服务,虽然潜在利润很高,但也存在着收不回投资的风险。创业风险资金一般都用在企业的初创或发展阶段,所以有创业的『性』质,因为创业资金的潜在利润很大,因此,有利于吸引资金,创办风险企业。 (2)创业风险基金筹措的程序。企业筹措创业风险资金和一般程序如下: 1创业条件和筹资机遇分析。企业筹措创业风险基金,必须首先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是否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筹措基金;二是现实的社会条件是否有利于采用此方法筹措资金。企业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企业即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独特『性』,技术是否先进、独特,或具有独特的推销渠道;企业现有资产很少,再投资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资金,而且投资风险大,潜在收益高;企业所从事的经营竞争不激烈;企业不仅需要资金,而且还需要利用外界的管理技术;企业能否提供可信的资料、以及企业筹措到初始资金后能否保证筹措到经营及扩展的基金。 2编制企业筹建规划,进行必要的筹资准备。编制企业筹建规划,一方面是为企业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以取得资金。一般企业筹建规划应包括如下内容:主要创办人和经营者的资历;产品特『性』、市场潜力、竞争情况分析;投资额、投资时间、投资方向;技术惟一『性』、先进『性』、专利、特许权资料;企业预期的盈利、企业目标;劳动力、材料成本数据;有关企业创办证书及税收的文件资料;现有资产及债权、债务。 3选择适当的投资者。主要应考虑的是投资者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数量、时间以及管理技术、市场开发能力以及投资者对盈利的要求和对企业资产控制权的要求。筹资企业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者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投资者的信誉及提供企业扩展资金的能力;投资者参与管理的热情、能力,以及对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经验;投资者的个人气质、合作精神;投资者对盈利分配、企业资产控制权的要求。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要求对投资者进行具体分析后,双方进行接触、洽谈,以达成协议。企业创业风险资金的投资者可以是国营机构、私营组织或个人。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目标与投资要求。企业必须寻求那些适合企业需要的投资者,向他们提出投资要求,洽谈具体事宜。 4.商业信用筹资战略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它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之间发生的商品赊销、贷款预付和借款等形式。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也是以偿还本金与付息为条件的。但是,由于每一笔商业信用的商品形态的特点不同,因而利用商业作用筹资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筹资的规模受到提供信用企业本身所能支配的资金数量的限制;其次,商业信用等效的范围仅限于相互之间有着买卖关系的企业,由卖方企业向买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而且商业信用只能用于商品交易。因此,商业信用筹资不如银行信贷用得广泛。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通过商业信用筹资更为直接,凡是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筹资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时,企业一般就不借助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筹资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向其他企业赊购商品,以及预收购货款或订金等。 (1)赊购商品。这是最为普遍的商业信用筹资形式。对于商品的购入者来说,商业信用解决了资金的紧张问题;对于商品的出售者来说,商业信用有利于扩大商品的销售。特别是对于一些滞销商品,赊购方式更为适用。大宗商品的购买采用商业信用方式也非常普遍,如购买房地产及成套设备时的分期付款就属于这种筹资方式。 (2)预收购货款。指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产品之前预先收取一定比例或全部货款。一般从事紧俏商品或专业『性』很强的大宗商品销售的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预收款有的要付息,有的不要付息,付息的高低也有所不同。如生产成套设备、房地产的经营、船舶的制造等,由于生产经营的专业『性』强、生产周期长,一般都要预收货款。这一方面是作为企业的周转资金,同时也是作为订金以保证合同的履行。 (3)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这种信用一般是在相互联系或有特殊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如主要企业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或配件的企业提供资金,扶助其生产,以保证供贷。这种资金的借贷风险很大,但是由于不通过银行等中间环节,贷款的利率一般比较低。这一筹资方式对筹资者比较有利。现在,类似这样的资金借贷多采用信托方式,贷出的企业通过信托机构将资金贷给筹资企业。 此外,现在我国利用外资方式中的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国际信用中的卖方信贷方式等,都有商业信用的成份,也属于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范畴。 5.收购与合并筹资战略 收购与合并是指通过购买或合并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企业组合成为一个企业。企业收购指一家企业以购买其他企业资产或股票的形式,取得对其他企业资产和经营管理的控制权。企业合并是指组合企业之间以无偿合并资产或股票为主,共同参与组合资产的控制与管理。合并之后的新企业可以没用合并前某一个企业的名称,也可以另立新名称。收购与合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收购所需要的资金较多,合并需要的资金较少;收购企业只须被收购方所有者同意,而不须经营者同意,合并则需双方经营者同意;收购企业是一方失去所有权、独立『性』,而合并企业则是双方都失去所有权、独立『性』。因为合并后的企业为双方所共有,也可以说双方都不失去所有权。 虽然企业收购与合并可以作为一种筹资方式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收购与合并都是从企业筹资的角度出发。例如,企业为了确保来料来源而合并原料供应企业就很难被认为是一种筹资活动。 根据企业收购与合并筹资活动的特点,收购与合并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企业组合的方式可分为企业合并与企业收购两大类。其中合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合并后不成立新的企业,由原来的一家企业吸收其他企业;另一种是合并后原来的企业都撤消,成立一家新的企业。企业收购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收购,它是指企业通过签订买卖合同而收购卖方的资产。另一种是股份收购,即企业通过收购卖方企业的股份而取得对卖方企业的控制权。资产购买一般须经卖方的股东和管理者同意,而股票购买则只须直接与股东协商通过即可。 (2)按企业组合所涉及的税务关系,企业收购与企业合并可分为免税与非免税两类。 (3)按组合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收购与合并可分为水平收购与合并,及垂直收购与合并。水平收购与合并是指经营业务基本相同的企业之间的组合;垂直收购与合并是指经营业务上有供需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组合。 从企业筹资的角度来看,企业收购与合并有以下特点:(1)收购与合并都要承担组合时被收购企业的债务,但企业收购比企业合并时所支付的资金要多些;(2)被收购或合并的企业都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改变了原来的所有权关系;(3)企业收购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容易得到贷款;(4)通常需要对不同意被收购或合并的企业股东支付一定的费用。 企业收购与企业合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采用这种筹资方式,是收购还是合并,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九、理解投资对私营企业的重要『性』 在谈论投资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举一个投资失败的案例: 幸福集团从乡镇企业起身,发展成为数十亿资产的企业集团。1999年9月,有消息称,由幸福集团控股的上市企业"幸福实业",其最大股东发生换位。这一切或多或少与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作亮的投资失败有关。1995年,幸福集团董事长周作亮及其高层领导班子决定,建设一座设计能力为年产6万吨的铝厂,由于当地电力设施不够,要使铝厂充分发挥作用,又决定为铝厂作配套,建立一座1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一座22万千伏变电站,三项工程被称为幸福集团的三大工程。 当时企业的总资产不足5亿元,要想完成三大工程没有15亿元是办不到的,因此,幸福集团依靠幸福城市信用社筹集资金,利息高达18%,21%,甚至 28%。在 95~97年期间,仅利息支出就达7亿元,三大工程的建设期对周作亮的幸福集团而言是痛苦的,工程完成后,又会不会是为他人做嫁衣呢? 实际上这个案例是一个投资、一筹资双败的案例。投资与筹资是密切结合的,有的投资失败是由于筹资失败造成的,有的投资失败是由于项目本身有问题造成的。而这个例子幸福集团在资金筹集与项目选择上都犯了错误,对集团而言损失可谓严重。在我国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之中由于片面追求大,追求速度,追求社会影响而投资失败的案例有许多,巨人大厦,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知道私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投资,而投资是存在其固有风险的,不是所有投出去的钱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那么投资的重要『性』何在?投资的风险应如何降低呢? 1.投资对私营企业的重要『性』 广义上来说,私营企业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及金融资产投资。企业要引进先进设备,建设厂房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利用一部分资金购买股票、债券,属于金融资产投资。投资对私营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要壮大,没有投资不行。我国许多私营企业脱胎于家庭式的作坊生产,如果从企业建立之初就满足于一年几十万元的利润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那企业的发展道路只有越来越窄。而企业要扩大生产就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2)企业要竞争就要不断投资。市场中已存在的和潜在的竞争者到处都是。很多企业都迫于竞争的压力而不敢前进一步,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而这种保守的作法只能保得一时但保不了一世。只有投资才是最终出路所在。企业不断投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统领风『骚』。ibm企业曾花费数亿美元资金进行计算机换代研制,陵得利润率降到2%,而当时苹果等企业不断扩大销售,利润率一直在 6%以上,但随后的事实证明ibm决策的正确『性』,只有投资,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3)企业要发展,没有投资不行。无论做研究开发,还是一个新的项目,不投资是不行的。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要想更深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没有新的投资是不行的。这时的投资不一定是把摊于铺得更大,而是一种企业内部的深化,如原有设备的更新,流水线的建立,研究开发的成果运用于生产经营。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大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利润的20%以上。我国的私营企业要发展,没有投资不行。 2.投资的风险如何降低 既然投资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为什么许多私营企业不愿投资呢?是不是考虑到投资存在的风险呢?实际上,投资本身是一种理念,首先要敢于投资,只有敢于投资才会在市场中寻找各种投资的机会;其次投资实际『操』作好了,管理严格了,风险自然也就降低了。因此,私营企业要想降低投资风险,就要在项目上,在管理上下功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既不贪大,也不保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项目;其次,加强投资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关于这一点拥本章以后几个问题中,还会有所涉及。 十、私营企业如何抓住"投资机遇" 市场中的机遇可谓稍纵既逝,有的人说现在市场中已没有什么投资热点了,去做别人的跟班的,没什么好处。真的这样吗?我讲一个例子。 这位朋友快30岁时就通过他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赚得了一大笔钱,他认为这一辈子他都花不完了,于是他打算实现其年轻时的梦想,在一所中学中做棒球队教练,这份工作的薪水在美国并不算高。一天,一个年轻人向他报怨说现在根本没有年轻人实践的空间,市场已经饱和了。这位朋友问他:"真的吗?" 又说:"让我做给你看。"几年后,他又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向这个中学生证明"不要总强调客观,关键是看自己的判断力"。 抓住可能的机遇是进行投资的第一步。通俗的说就是首先要对市场有什么,缺少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有一个系统的把握。爱多vcd的老总在创业之初很有眼光。最初他只是开了一个小厂,一天一个从上海来的推销员向他推销vcd这种技术。他立刻察觉这将会是一个很有发展的行业,将取代家用录像机。于是他说服这位技术人员兼推销人员留下来和他一起创业,并几次南下香港学习技术。可以说他在投资的第一步--在抓住机遇上做得很好。还有很多私营企业老板在创业之初都很善于抓住市场的机遇,那么为什么有的在以后的经营中衰落了呢?有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有是否抓住新机遇的问题。 此话怎讲呢?比如 vcd行业,发展到目前的状况,可以说已是一个夕阳产业,将被数码机等新机型所代替,行业的利润率也在迅速降低。现在市场上一种集cd、vcd、录音机、收音机为一体的家电正在受欢迎,如果一些vcd的生产厂家报着原有的生产线不放,不去寻找市场中新的机遇前景当然是令人担忧的。当一个产业走向衰落时,仅靠企业加强管理是不行的。 那么,私营企业应如何抓住市场的机遇呢? 1.市场中已有什么样的产品?己有什么样的经营方式? 投资不能仅被理解为产品、生产线的投资还可以理解为销售方式,经营方式的投资。私营企业首先要有宽阔的视野,了解到市场中已有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对销费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企业用的销售方式、管理方式是什么样的,与目前产品的销售是否匹配。 2.市场缺少什么样的产品?原有产品的销售方式,企业的经营育理方式需要什么样的改进? 在了解了市场有什么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市场上缺什么。而很多新的构想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比如互联网internet产生之后,就有人想到是否可以利用inter-net进行产品销售呢?这么不就又增加一条产品销售的渠道吗?于是电子商务也就应运而生。对私营企业而言,了解到市场缺少什么样的产品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目前产品市场营销存在一条新的理念,如果市场上没有需求,我们就生产出一种产品钩起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的潜在需求有时自己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有洞察力。有远见的人及时发现了。 3.如何将这一发现转变为现实? 在拥有了很好的构想之后就需要周密的考虑一下如何将这些美好的构想化为现实。要知道在市场中很可能同时有几个人都有这种构想,接下来的就是看谁动手快,看谁能抢占市场了。当然有时做第一是要背负很大风险的,而市场的竞争也往往是后来者居上,比如去年百事可乐全年的销售额就远高于可口可乐。因此这时私营企业就要做一个判断是做领头羊,还是做跟随者。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有的私营企业为了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很信赖市场调查来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消费者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此时就是失效的。此外有些产品的开发过程也不需要做前期市场调查,如全新高科技产品的问市,但可以根据情况做上市后的市场调查。总之,机遇有时需要用灵感去捕捉,而不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当然,私营企业有必要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定。 当完成了投资的第一步--抓住机遇后应如何继续做好投资的决策呢?为什么有些私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而投资又最终失败了呢?原因很简单,迈好了第一步不等于能迈好第二步,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私营企业要进行好投资决策首先要树立几个理念: (1)今天的钱总要大于明天的钱。 从理论上说如果今天的钱留到明天花就损失了今天花钱所带来的多出的那一部分效用,这是西方人的观点。比如彩电两年前买21英寸大概要2千多元钱,现在买只要1千出点头。如果一个人两年前可以买但就是要等到现在便宜了才买,实际上他损失了两年看彩电带给他的效用。就实际而言,市场经济中是存在通货膨胀的,今年的一元钱到明年自然也会有所贬值。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当然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的钱总要大于明天的钱"告诉我们: 1能现在投资的项目不要放在以后再做。如果一项投资在市场机遇上、在资金配置、管理上都是可行的,那么现在就做;过一两年就不知道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呢! 2投资的回收期越短越好。如果有甲、乙两个项目,其它情况都一样,一个2年内收回初始投资,一个3年内收回初始投资,你会选择哪一项?你当然会本能地选择回收期短的,因为在第三年甲项目就会产生净现金流入,而乙项目还不会。 国外的很多投资决策模型都是在这条理念的引导下设计的,在本章随后的几个问题中会向你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2)投资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 仔细想一想投资是什么? 1选定几个目标 ? 2)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 ? 3确定一个可行的项目。 ? 4进行相应的准备:人力、技术、物资、设计图、场地…… ? 5施这一项目。 ? 6投产。 ? 7投资后的评估 投资的过程是不是上面所列示的过程呢?成许你还有别的见解,但总体思路没有错吧!由上面这一过程来看投资本身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是集计划、决策、运行、后评价为一体的过程。有的人认为投资吗,只要有钱就行了。这是不是片面点呢?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很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缺钱,也不缺项目,但缺乏的是好的管理。 想想在第四章我们提到的,管理包含了销售、人事、财务、总务等等各项管理,在投资中也是如此: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财务收支、后勤辅助等等。这都需要与各个单位统一协调。如果仅仅把投资理解为计划、决策的过程就片面了。许多好的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实际执行与当初设计事与愿违。 因此在投资决策之时明确"投资的过程是管理的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使决策从一开始就与执行和管理紧密挂钩,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3)投资决策要与筹资计划紧密结合。 有的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筹资安排总是一笔带过,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项目由于执行中资金不足而闲置在那里一两年,一两年后市场是否还真的需要这个项目呢?还有的投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将企业也拖得破产。这种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如巨人集团的巨人大厦,这些失败的案例都是应该引以为戒。 投资与筹资是紧密结合的,这也是我们这本书再三强调的。筹资的目的不完全为了投资,但投资的过程绝对少不了筹资。因此企业有必要在进行投资决策之时制订一份详细而周密的筹资计划。 (4)树立正确的风险价值观念和机会成本观念。 任何投资都是存在风险的,只是风险的大小有区别罢了。一般规律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风险越小,要求的收益也就越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追求什么样的风险价值观取决于经营者自身的经营习惯与企业的管理理念。机会成本的概念早就引入了我国的公司管理之中。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你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不同的备选方案都能够带来不同的收益,当你选定一种方案而放弃其它方案时,其它方案所潜在的收益便被称之为机会成本。我国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总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只看一处而不见其余。如果投资时多分析:除了这个项目,我还可以投入哪个领域呢?会有什么样的收益呢?这样思路就会开阔许多,也会大大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运用到投资决策之中?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在前面第一个理念之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 十一、私营企业主如何对待投资失败 中国人有句俗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总在投资失败后往往选择保守的经营模式,沿着企业原先的老路小心地走下去。很多企业在一次投资失败后一蹶不振,不只是元气大伤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无法从失败的阴影之中走出。 如何克服对投资失败的畏惧心理呢? 1失败的可能『性』是仍然存在的。 要投资就必然会存在风险,既使不作任何投资,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变化,企业自身管理等因素造成经营失败也是可能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一章向大家介绍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家首先在1000个申请项目中选择几十个进行详细考察,再在几十个项二目中筛几个进行投资,既使通过如此详细的调查,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也仅在30%左右。也就是投资的10个项目只有3个最终可获得预计的收益。那么为什么风险投资家还乐此而不疲呢?很简单,高风险所带来的高收益,失败的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等于100%的失败。 2失败无法最终击垮我们。 一旦一个投资项目失败,管理层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批评这、批评那,说员工不配合,物资不齐全,资金不到位,自己很倒霉之类的话,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重整旗鼓。如果耽误了这一段时间,市杨对企业的打击将是无情的。 三株集团曾经花费几个亿投入一个项目,最终没有成功。但三株集团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管理,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有人说是三株的企业文化挽救了三株。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三株人的及时反应,不畏失败挽救三株呢? 企业在做调整时要认识到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管理,但并非孤注一掷,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企业的销售应如何继续进行?产生的资金缺口应如何弥补?还有哪些融资渠道没有被利用?员工的精神状态如何?应怎样加以激励?企业还有多少可被利用的资源?供应商与消费者会有什么反映?分销渠道是否还保持稳定?……在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企业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度过难关还有可能的。尤其在得到债权人的谅解之后,企业的日子更会好过一些。 因此在"失败" 真正发生之时,让"失败"无法最终击垮我们的理念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冷静的面对现实,采取果断的行动。 3失败告诉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渡过那一段痛苦的日子之后,管理层不应由此而畏手畏脚,这时是总结经验的时候。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企业投资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时企业应着手从各个层面分析投资失败的原因。 可以从计划、决策、执行,监督几个步骤来考察;也可以从企业管理层,员工、物资、债务人、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等角度来考察,最终以一份报告的形式进行综述,并作为企业的永久档案进行保存。 日后再投资时,有前车之鉴,安排工作时就会有所考虑,也许投资反而会顺利许多。 总之,投资失败本身不可怕,怕的是一种必胜信念的丧失,一种理念的衰退。因此,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层,何去何从,就在于当时的信念与采取的反应了。 怎样完成私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这两年,企业经营上都在强调"二次创业",所谓二次创业简单的说就是在原有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创业,在产品,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是"企业改革"一词的具体化。 二次创业与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紧密联系的,但是,之所以称之为二次创业而不是投资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 4二次创业的特点: (1)观念上的更新。 二次创业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的关系而是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内涵的深化。 对私营企业而言,二次创业不是简单的重新创业,也不是原有规模的简单扩大。比如多建一个分厂不能算做是二次创业。实践中的重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 (3)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业 二次创业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资本扩张机会,而采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这种创业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服务档次,管理水平,资本运作能力等各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在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理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私营企业而言,可以走出家族管理的模式,改变产权不清的痼疾,真正走上现代企业之路。 5如何完成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一次观念的变革。私营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二次创业,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走出家族式经营管理的模式。目前有许多家族式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改革,期望能彻底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桎梏,这是私营企业走上二次创业的必经之路。将现代企业企业的管理模式注入家族式企业,对后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2)由低水平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私营企业只有不断将科学的管理,科学技术引入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二次创业。而前者对于私营企业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科学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3)增强私营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如果没有强劲的资本运作能力,企业的经营将永远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因此在创品牌,强调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的同时,实行股份制改造,利用创业板上市或进行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或积极利用风险投资,有效地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也是必然选择。私营企业要想做好二次创业,不增强资本运作能力是不行的。 经典案例: 南方家具公司筹资决策分析 1991年8月,南方家具公司总经理钟晨先生正在研究公司资金筹措方式问题。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需要到1993年10月末筹措1150万元,其中350万元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留存收益及提高流动资金利用效果得以解决,其余部分800万元需要从外部筹措。在此之前,钟晨先生已经和投资银行设想了几个方案,并将在1991年9月2日的董事会上正式提交讨论。 公司管理部门最初倾向于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资800万元。在证券市场上,南方公司普通股每股高达33元,扣除发行费用,每股净价为31元。 但是,投资银行却建议通过借款的方式(年利率10%,期限10年)筹措资金,他们认为举债筹资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一、公司背景及其规划 南方家具公司是由几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投资者于1980年创立的,经过十年的发展,到1990年,销售收入从刚成立时的1000万元增至1620万元,利润增加到74万元。有关的资料见附表2和附表3。 根据钟晨先生介绍,南方公司的家具生产线较少,不能向市场推出大量的新产品。1991年,该公司的生产线仅包括八种卧室家具型、五种餐厅家具型以及其他各种系列的家具类型,如有活动顶板的书桌及酒框等。各类家具一般是按照传统方式,采用木制结构制作的,或采用类似木制材料进行表面装饰,使其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 从生产能力看,目前公司拥有四套独立的生产设备,设在东图的分公司占地面积为9.7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卧室及餐厅家具;而设在西林的分公司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其他系列的各种家具。这两个分公司所需要的木制胶合板是由北洼林业局的一家工厂提供;其他各种装饰用材料是由几家工厂分别提供。 为了不断扩充和发展,公司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口味与偏好,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每年在家具市场上推出二至三种新型家具,并且关闭了相同数量的过时的或不受欢迎的生产线,使公司避免了生产线的过度扩张与生产线的低效率。 公司的销售人员近50人,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各地,拥有客户5000多家。目前,市场部门致力于组建地区连锁店及平价商店。公司的管理人员确信,只有连锁店或平价商店才有利于在既定价格下大批量地推销家具。1991年,公司拥有平价商店14家,预计到1992年可达到18-24家。 南方公司拥有950名雇员,平均人均年生产总值为50000元,而同行业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6000元。管理人员认为在公司中存在着剩余劳力。 1990年,是家具行业的萧条年,尽管如此,南方公司的销售收人和利润仍比1989年分别增长了8.7%和27.6%。在今后的5年中,预计销售收人将成倍增长,而利润增长幅度相对降低(1991年-1995年财务预测如附表4所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到1993年末,使生产能力翻一番。预计在北洼附近耗资800万元建造一所占地18.3万平方米的工厂,这将是家具行业中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家工厂;此外,还需要50万元整修和装备现有的厂房和设备;需要价值300万元的流动资金以补充生产规模扩大而短缺的部分;这三项合计共需资金1150万元。 二、家具行业的状况 家具业是高度分散的行业。据了解在1000多家家具企业中,雇员少于20人的占2/3。1989年,家具行业的销售收人为50亿元,但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的公司不到30家。在过去的5年中,家具行业一直径历着兼并和收购的风险,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在其他行业的大公司以收购家具公司的形式实现多种经营的同时,本行业中的大公司也在吞并小公司。例如年销售收人6500万元的宏远公司被中美合资的科克公司兼并。 家具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经济不景气时期已经过去,该行业也随着整个经济的复苏发展起来。 附表5列示了三个独立的家具公司和南方公司的财务资料。 三、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规划 南方公司现有长期借款80万元,其中10万元在一年内到期。年利率为5.5%,每年分两期偿还本金10万元。借款合约规定公司至少要保持225万元的流动资金。 南方公司1986年以每股5元公开发行普通股170000股。目前,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共计600000股,其中高级职员和董事会成员持有20%左右。其股利分配政策保持不变,年股利率为每股0.4元。 公司筹措800万元的两种方案如下: 1.发行普通股 除非在股票发行日之前证券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公开发行普通股258065股将为公司筹措800万元。这种方案必须在董事会讨论决定后90天,即在199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方可实施。 2.举债,即向银行举借年利率为7%,期限为10年的贷款,其有关内容为: a.从贷款取得后第30个月开始,每半年偿还本金40万元; b.第十年末偿还贷款本金的 25%(200万元); c.借款的第一年,公司的流动资金必须保持在借款总额的50%,以后每年递增10%,直到达到未偿还贷款的80%; d.股东权益总额至少为600万元; e.借款利息必须在每季末支付。 钟晨先生必须准备一份详细的计划,他希望为公司赢得最大的利益,并可以在9月3日的董事会上向大家解释他的计划。 附表1南方家具公司资产负债表(12月31日) 单位:万元 项目1988198919901991.6.20资产 现金26232463应收财款209237273310存货203227255268其他8101114流动资产合计446497563655固定资产总值379394409424 减:累计折旧135155178189 固定资产净值244239231235 固定资产合计244239231235 资产总计690736794890 负债及股东权益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629010210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0101010应付股利----应付税款36252650流动负债合计108125138170长期负债(5.5%)105958580股东权益(600000股)477516571640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690736794890 *产成品占全部存货的40% 附表2南方家具公司损益表 单位:万元(每股价格除外)项目会计年度末12月31日198619871988198919906/14/906/13/91销售净额106210651293149116209261279销售成本853880106412011274724968销售『毛』利209185247290346202311销售和管理费用111122142160184109136利息费用8776533税前利润90569812415790172所得税44275166834887非常项目前利润46294758744285非常项目后净额-15-----净收益46444758744285普通股每股收益非常项目前0.770.480.780%971.230.701.42非常项目-0.25-----净收益0.770.730.780.971.230.701.42每股现金股利0.270.270.270.300.300.230.27上述成本中包括的折旧--212222-- 附表3南方家具公司预计息税前收益单位:万元 项目19911992199319941995销售净额20802500310037004200销售成本15741890234728003179销售『毛』利5066107539001021销售及管理费用223270335400454息税前利润283340418500567上述成本中包括的折旧费2375100100100附表4家具公司其他资料(1989年)单位:万元 项目aa公司bb公司cc公司南方公司销售收入3713.212929.37742.71490.5净收益188.41203.3484.958.4流动比率3.27.24.34.0流动资本1160.74565.12677.8372.6资产负债率1.4%2.0%10.4%16.0%流动资本占普通股权益%65.4%64.9%67.3%74.5%净收益占销售收入%5.1%9.3%6.3%3.9%净收益占普通股权益%10.6%17.1%12.2%11.7%普通股每股收益0.702.001.930.97普通股每股股息0.280.800.600.30价格收益比率16.217.816.27.2 要求:试根据以上案例所提供的资料编制一份分析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案例所提供的资料编制一份分析报告,并回答下更问题: 2.不同的筹资方式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何影响? 3.您认为应采取哪种筹资方式?是发行股票还是取得银行借款?作出您最终的决策。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二章私营企业的纳税与避税(1) 税务筹划是成功私人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完全合法且符合国家政策意图,纳税是每个私人企业的义务,它并不是偷税、漏税。但避税究竟是否违法?答案是否定的。成功的企业往往在纳税方面颇有招术,精于此道的企业与对税法一无所知的企业在税收负担上会有很大差别。 一、纳税常识 1.什么是税 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法,就是调整参与税收征纳关系的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什么是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习惯称为纳税人,是指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有时又称为纳税主体。 3.什么是征税对象和税目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要征税,有时又把它称为纳税客体。 如:商业销售企业的营业额,企业的所得额,个人收入等就是征税对象。 税目,就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具体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什么是税率 税率,就是对征税对象按多大的比率征税。 税率一般有三种: (1)比例税率,即不分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如增值税率,营业税率等。 (2)累进税率,又称等级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不同纳税人的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不同等级,税率依次提高,第一纳税人按其所属等级,适用一个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来分别计算,最后相加得出应纳税款的数额。 (3)固定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的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用百分比形式。 5.什么是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的流转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税种,规定应纳税款在什么环节缴纳。 例如,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包括以下几个:(1)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销售时纳税;(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3)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于报关进口时纳税。 纳税期限,即缴纳税金的期限,如按月缴纳,按季缴纳,按年缴纳等。 6.什么是税收减免 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 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税收减免的具体内容通常又涉及三个概念: 起征点,即对纳税对象达到多少时开时征税。 免征额,即在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减征额,即从应纳税款中减少征收的数额。 7.有哪些纳税违法处理 纳税违法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限期交纳税金,加收滞纳金,加以罚款,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刑事处罚等等。 二、纳税人应缴纳哪些税 1.我国的税收体系是什么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实行流转税与所得税相结合,以其他税种为辅助的税收体系,在流转税中以增值税为主,进行普遍调节,在所得税中又以调节企业所得税为主。 总的来说,中国税收制度包括四大税制:(1)流转税制;(2)所得税制;(3)资源和财产税制;(4)目的行为税制。 2.纳税人应交纳的主要税种 流转税类 (1)增值税(2)营业税(3)消费税(4)关税(5)印花税(6)证券交易税 所得税类 (1)内资企业税(2)个人所得税(3)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资源税财产税类 (1)资源税(2)土地使用税(3)车船使用税(4)房地产税(5)契税(6)遗产税 目的行为税类 (1)城市维护建设税(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3)筵席税(4)屠宰税(5)土地增值税 三、怎样计算纳税额 纳税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计算纳税,合理合法交纳税款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后一道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了解企业主要税种的计算过程是很有必要。但纳税法规繁多,计算过程与方法复杂,企业的经理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过分详细的税收征知识。本节正是本着让经理人了解纳税计算,而不是陷入繁锁复杂的税法和征缴计算过程的目的,有意避开常规纳税的详细介绍,而是选择的以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的计算过程进行一个简单易懂的方法讲解,使经理人对纳税计算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1.什么是增值税 增值税,就是对企业的增值部分所征收的税,即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按增值税率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有哪些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气体在内。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 3.企业增值税的计算过程 税率 (1)基本税率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税率为17%,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税率。 (2)低税率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按低税率计征增值税,低税率为13%。 1粮食、食用植物油;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燃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 考虑到小规模纳税人经营规模小,且会计核算不健全,难以按上述两档税率计税和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款,因此实行按销售额与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的规定是: 1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的征收率为4%; 2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的征收率为6%。 销项税额的计算 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货务或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x税率 进项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与销项税额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销售方收取的销项税额。就是购买方支付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购买额x税率 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后就可以得出实际应纳税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其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实例分析 【例】华盛企业今年购入原材料全部金额为80000元,由这批原材料加工生成产品,将该批产品售出得价款160000元,试计算该企业今年应交的增值税。 分析: 销项税额=160000x17%=27200(元) 进项税额=80000x17%=13600(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所以,企业当年应纳增值税额为13600元。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条例规定的6%或4%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额=销售额x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 【例】凯华企业是一家小规模纳税人,当年销售总额为60000元,其适用增值税率为6%试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60000x6%=3600(元) 小规模纳税人不抵扣进项税,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核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因此实行简易方法直接计算。 四、避税究竞是否合法 避税历来是各国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节税、偷税、漏税等活动(行为)不同,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对于企业来说,确定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弄清各种税收行为的法律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尽管避税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企业竭力避免触犯法律的制约以确保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那么,避免究竟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对避税和节税、偷税。漏税等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 1.节税是合法的行为 节税(taxsaving)也称税收筹划(taxplaning),在西方国家几乎早已家喻户晓,但在我国却鲜为人知。所谓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其特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此外,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条件下,税收筹划还反映出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要求。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税收筹划的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面对社会化大生产和日益扩大的国内国际市场以及错综复杂的各国税制,许多企业、企业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家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税收筹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同时,也有很多的会计师、律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税收筹划的咨询业务,因而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代理便应运而生。由此可见,节税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从法律角度讲不应反对,而应予以保护。 2.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行为 偷税(taxevasion)也称逃税,一般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对于偷税的这一基本涵义,人们已达成某些共识,即偷税是一种非法行为,是以非法手段减轻纳税义务。但是,人们并未说明使用非法手段是否是有意识的。实际上,偷税可包括单纯的或无意识的违法行为和故意违法行为两种。前者主要是指纳税人因无知或无意识地违反税法规定而单纯不缴纳或少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即漏税。在我国,漏税即指纳税义务人无意识地发生漏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例如纳税人由于不熟悉税法规定以及财会制度或工作粗心大意,漏报应税项目,或者因不了解税目。税率等原因,再加上征收入员的政策、业务知识水平等原因,发生的漏税税款。而后者则是指纳税义务人以欺骗、隐瞒等手段,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但要证明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有时也不是一种很容易的事情,二者的界限也并不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两者又可以统称为偷、漏税。 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对偷税都有法律规定。我国对偷税的法律规定也与国外大体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0条对偷税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解释:"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综上所述,偷税的基本特征是非法『性』和欺诈『性』,所以也可称之为税收欺诈(tasfraud)。偷税与节税相比,二者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前者违反法律,后者则是法律规定所许可的;前者是对确立的纳税义务隐瞒作假,后者则是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 3.避税是不违法的行为 避税(taxavoidance)是个常常引起人们争议的概念。一般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人以不违反税法规定为前提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对避税下的定义是:"避税一词指的是用合法手段以减少税收负担。该词含有贬义,通常表示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活动的巧妙安排,钻税法上的漏洞、反常和缺陷,谋取税收利益。" 从上叙述定义来看,一方面,避税与偷税无论是从动机还是最终结果来看,两者之间并绝对明显的界限。但是,避税与偷税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重要区别在于是否非法。避税是利用税法中的某些漏洞或税收鼓励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因而并不违法。而偷税则是非法的,是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避税是钻税法的空子,利用税收漏洞,有悻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似乎不符合道德上的要求。避税与节税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虽不违法,但有悼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和意图;而后者则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鼓励的。 我国台湾地区在税务上将避税分为"正当避税" 与"不正当避税"两类。所谓"正当避税".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节税或税收筹划的概念。例如,有人针对『政府』课征烟草税,采取了少抽烟多吃水果的行为,这在客观上是一种避税。但这种避税是正当的,因为限制吸烟本一就是国家法律的意旨所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曾做过"吸烟有害健康" 的广告。少吸烟自然少负担税收,但少吸烟也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所谓"不正当避税",即上述的狭义上的避税。尽管纳税人乐此不疲,可是税务机构还是要通过完善税制和加强征收管理的途径加以堵塞。例如,某人针对『政府』课征遗产税,在生前尽量把财产分割出去,这是不正当的避税。因为这种行为背离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意图,所以许多国家在课征遗产税的同时兼行赠予税,借以堵塞人们生前分割财产规避税负的漏洞。 总之,避税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论纳税人钻不钻税法空子,只要合法或不违法都是在法律许可范围的。 为了让您加深对偷税、漏税以及节税这几个概念的认识,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逐一加以说明: 〔例1〕 某大型工贸企业拥有众多子企业和分支机构,其中有一咨询部不是独立纳税人,但开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它所取的咨询费收入长期不人总企业账,这样,该项收入就逃避了应该缴纳的营业税,其净额也就逃避了该缴纳的所得税。综种行为,显然属于违反税法的偷税行为。 〔例2〕 我国《税法》规定:"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装配、补偿贸易)企业在初办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其政策意图是为增加国内就业和国内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而鼓励该类企业的发展,考虑到新办企业起步时困难较多,有必要利用税收手段进行扶持。结果不少纳税人钻税法空子,通过不断更换厂牌以延长免税期。据调查,深圳市十多年来累计登记开办"三来一补"企业近万家,但实际经营的只有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除极少数转产或停产外,大多数是在3年免税期满时,通过换招牌又变成了新办企业,从而再次享受免税待遇。像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形式上并没有违反税法,但实质上是钻了《税法》对新办企业缺乏严密界定的漏洞。这类行为属于避税范畴。 〔例3〕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开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这一规定的立法意图是为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以经济开放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家香港投资机构欲往内地投资,考虑到我国上述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和深圳毗邻的香港的地理位置,经过全面权衡决定在深圳投资设厂,其好处之一是可以享受我国的税收优惠待遇。像香港机构的这一投资行为,尽管其本身是为了最大投资收益,但符合我国税法的立法意图,为我国『政府』所鼓励,可归属于节税范围。 4.正确认识避税行为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税收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野蛮者选择抗税,愚昧者选择偷税,糊涂者选择漏税,唯独精明者选择避税。抗。偷、漏都是苟且之计,是违法的,即使偶然得手,也必然为企业埋下祸患,必然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精明而理『性』的企业财务主管通常会采取合法手段来减低税负,亦即我们所说的避税。那么,什么是合法避税?避税方法有哪些?避什么? (1)合法避税是经营者智惹的体现 避税是企业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巧妙安排,以达到规避和减轻税收负担的管理活动。 1避税是政策给的机会 作为企业的财务主管,您必须明白避税必须发生在国家税收法律法现许可的限度内,即是合法的。目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很不健全,也不完善,法律效力较差,稳定『性』不强,不少税收政策仅是以条例、办法的方式来规定的。在这种伸缩『性』较大的制度和环境下,您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合法的方法使您的税收负担降到最低。 因此,避税具有合法『性』,灵活『性』又兼有一定的限制『性』的特点。 2避税是企业经营理『性』的选择 企业之所以称为企业,就是因为它是以营利为目的。所谓经营的理『性』也正是这种利益驱动『性』。没有不想赚钱的企业,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盈利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得承认企业的行为是合理的。企业正是本着这一原则,灵活采用纳税方法来减轻税负 3避税是企业竞争的需要 税是一种费用,但财务主管不应只把它看成费用,它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首先作为一项费用,它直接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其次中国的大部分税包含在产品价格内(即价内税),因此它又影响了产品定价。 税影响了产品定价,而产品价格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税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竞争。 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税最终影响着企业发展。 当您沿着这条思路读下去的时候您定会恍然大悟:原来避税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因此,只有在遵守和拥护税法的前提下,在『政府』的默认和许可下,您合法地减轻了税负,便可降低产品价格,便有更强的竞争力,便能赚取更多的线。 4避税是管理者的智慧 既要避税,又要合法合理,这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主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要想避税,您首先要懂税。只有在充分研究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巧妙的手段进行经营管理,才能达到目的。 避税是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避税是经营时间、地点、方式、手段的精心安排; 避税是合法合理会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一言以敝之,避税体现着上层决策者高超的智谋和优秀的管理水平。 五、常见的避税方法 1.费用分配避税法 (1)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收规避 计提折旧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予以补偿的基本途径,没有折旧的提取,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可能实现。折旧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费用或管理费用,其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不期损益,进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直线法。也称平均使用年限法,即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使用期内各年的折旧额。2自然损耗法。即根据固定资产自然磨损程度提取折旧,其特点是折旧额的提取先少后多。3快速折旧法。即根据固定资产的有形与无形损耗和科技进步造成原有设备的贬值程度,以短于机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的期间来计提折旧,全部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完结的若干年之前就已提完,其特点正好同自然损耗法相反。 不同的折旧方式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计入各会计期纳税期的折旧额会有所差异。在直接法下,计入各期的折旧前期折旧少而后期折旧多,从而使企业前期利润增大而后期利润减少,在快速折旧法下,情况正与自然法相反。也就是说,折旧方式的不同选择,影响到企业利润在年度间是否均衡。一般来讲,快速折旧造成企业各年度利润波动较大,自然损耗法次之,而直线法则有利于各年度企业损益的相对均衡。由此而知,如果企业所得税适用累进税率,从长期看快速折旧法和自然损耗折旧法将会导致平均边际税率偏高,进而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在这方面,快速折旧法较自然损耗尤甚,而直线法下企业税负最轻。在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上述三种方法使折旧影响纳税金额的总的账面数相同,因为不管利润在何期实现,只要利润额不变,其应负担的所得税额也就不变。但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同直线法相比,快速折旧滞后了纳税期,可以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而自然损耗法折旧则推前了纳税期,将遭受提前纳税的损失。在这一点上,优化纳税的折旧方式的选择顺序是,快速折旧法、直线折旧法、自然损耗折旧法。 下面我们再结合几个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折旧期限的长短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2)利用延长折旧年限而产生的时间差进行避税。 例如 a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 28000元,残值按原价的10 %估计,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五年提完折旧,每年应提的折旧额为5040元,如果企业将折旧期延长为七年,则每年应提取折旧3600元,这样在开始的五年中,每年将少提折旧1440元,五年共计7200元;以后二年每年各提折旧3600元,共计也是7200元。前五年少提折旧数与后二年多提折旧数正好相抵,并不影响企业七年的利润总额,企业也未因此而多交或少交所得税。只是由于前五年少提折旧多算了利润,从而将后二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提前在前五年缴纳。 如果此种情况对享受所得税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则会有所不同,假定企业设备开始折旧年度与企业开始获利年度一致,前二年免交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征收,则各年应交所得税额为: 单位: 元年度应提折旧实提折旧多计或少 计得润多交或少交 所得税150403600+14400250403600+14400350403600+1440+237.6450403600+1440+237.6503600+1440+237.6603600-3600-1188703600-3600-1188合计25200252000-1663.2可见,折旧期的延长使企业少交所得税1663.2元,企业可以利用延长折旧期引起的时间差减轻税负。由于税法对此并未加以限定,这处减税纳税义务的行为应该是合理、合法的。延长的折旧期越长,避税额也就越大。 (3)缩短折旧年限而产生的时间差进行避税 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加速折旧是企业减轻税负的常用方法。如某企业有一辆价值60000元的货车,残值为原价的10%估算,按照税法规定,折旧期限为五年,每年应提的折旧数额为10800元。现在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三年,每年提取折旧18000元。这样在开始的三年每年多提折旧7200元,三年共计21060元;以后两年每年少提折旧10900元,二年共计也是21600元。总的来看,前三年多提折旧数与后二年少提折旧数正好相抵,并不影响五年的利润总额,因而不影响企业应交的所得税额。但由于前3年少算了利润,后二年多交了利润,以致将前3年应交的所得税拖迟到后二年去补交。 (4)存货计价方式选择 存货是一个企业为了销售或制造产品而储存的一切商品或货物。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对于相同项目的存货,其期初存货和本期内各次购进、生产的单位成本(或称单价)是不同的。要确定存货发生后的存货成本的发生额和结余额,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确定销货成本,进而正确确定企业的净收益。 实际工作中,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以实际存货流转为基础的实际成本计价法;一是以假设的存货流转为基础的假设成本计价法。前者主要是指分批确认法,后者按假定的存货收发次序计算存货成本,主要包括先进出法、后进先出法、平均成本法。西方国家还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 下面让我们针对材料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材料成本采用不同的假设成本计价法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进行实例分析。 〔例〕c企业1998年购进材料情况如下表所示。 c企业进贷数量价格表目项资数数量(公斤)单价(元)总价(元)1130015195002600022132000319000213990004120002024000051300222860001998年,c企业生产产品1万件,并全部售出,单位产品市场售价为40元,单位产品生产耗用材料1公斤,除材料费用外,其他费用开支每件产品10元,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3%。 采用不同的材料计价方式,c企业该年度销售产品的材料成本、销售收入、税前利润、应纳所得额分别如下: 1采用先进先出法,则 材料成本=15x10000=150000(元) 售成本=150000+(10000x10)= 250000(元) 销售收入=10000x40=00000(元) 税前利润=400000-250000=150000(元) 应纳税额= 150000x33%=49500(元) 2采用后进先出法,则 材料成本= 10000x22=220000(元) 销售成本= 220000+100000=320000(元) 销售收入= 10000x40=400000(元) 税前利润400000=320000+80000(元) 3采用加权平均法,则 单位材料成本 =1300x15+6000x22+1900x21+1200x20+1300x221300+600061900+1200+1300s =19.87(元) 材料成本10000=x19.87=198700(元) 销售成本=198700+10000=298700(元) 销售收入=10000x40=400000(元) 税前利润=400000-298700=101300(元) 应纳税额=101300x33%=33249(元)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企业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其应纳所得税额也有所不同。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所得税负担最重,加权平均法次之,后进先出法最轻。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环境中,后人库的存货的取得成本高于先人库存货。后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的成本高于结余(库存)存货的成本,从而增大了商品销售成本,进而减少了当期收益和应交所得税。先进进出法则正好与之相反,平均成本法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可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采用后进先出对存货计价有利于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二章私营企业的纳税与避税(2) 2.转让定价避税法 转让定伙又称转让阶路,是铝央欲仑成间轻辽产品、半成品、原材料或互为提供服务、专有权利、秘密配方、资金信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 在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间的定价相当复杂,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价政策和程序是高度机密的,在秘密定价的背后,还可能牵扯到半非法或甚至是完全地下的活动,局外人很难获得定价的真实材料。联属企业间的定价的高度机密『性』,可能掩盖了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正常关系,反映的是一种扭曲了的价格,这种关系往往会有利于投资经营者,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纳税义务,但往往会使国家的税收收入流失。 联属企业间的定价掩盖了价格、成本、利润间的正常关系,反映在母企业能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商品销往位于低税区的子企业,或者高于市场价格从子企业购进商品,这样做的结果,使母企业的价格状况出现一种不真实的反映,似乎母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减少了利润或甚至是出现了亏损。而位于低税区的子企业,却仅仅因为定价低等的缘故而出现良好的财务状况。 生产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满足其专业分工和协作的要求,通常在一个地方设立总部,在另外几个地方设立分支机构或子企业。联属企业转让定价的基本特征是,它受生产经营者总部的利益分配,脱离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约束,对商品和劳务的内部交易往来采取了与独立企业之间的正常交易价格不同的计价标准,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收入与费用的跨越地区、国界的不正常分配,导致了联属企业的各个利润中心账册上所反映的"会计所得" 与按照各个所在国法律计算出来的"计税所得"严重偏离。 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企业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进行避税。 如某橡胶企业是执行高税率产品税企业,为减轻产品税税负,将自制半成品以低价卖给了执行较低产品税的联营企业,虽然减少了本以司的销售收入和产品税,但是却使联营厂多得了利润,企业从中反而多得了联营利润,从而实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2)关联企业间商品交通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实现避税。 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有意抬高进货价,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这样即可以降低所得税负及"两金" 的上交额。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获取不当得利。 (3)关联企业间采取无偿借款或支付预付款的方式,转移利息负担,以实现避税目的。 有些资金比较宽裕或贷款来源较多的企业,由于其税负相对较重,往往采用无偿借款或支付预付款的方式给其关联企业使用,这样,这部分资金所支付的利息全部由提供资金的企业负担,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所得税负及"两金" 的上交额,还有的国有企业将产品转让给厂办企业经营,而长期不结算,利息却由提供产品的企业负担,减少了利润,增加了集体积累留利。 (4)关联企业间劳务提供采取不计收报酬或不按常规计收报酬的方式,转移收入避税。 如某些企业在向其关联企业提供销售、管理、行政或其他劳务时,不按常规计收报酬,采取或是不收,或是少收,或者是多收的策略相互转移收入进行避税。当对哪一方有利时就向哪一方转移。当前尤为突出的是某些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大量从事厂办经济实体或第三产业,但工资报酬仅由原企业支付,减轻了原企业所得税负,增加了新办企业的利润。 (5)关联企业间通过有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锐。 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更新闲置的固定资产以不合常规的低价销售或处理给某些关联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损失部分由企业成本负担,减轻了所得税负。还有的国有企业在租赁关联企业有形资产时,以不合常规的高价支付,将高额利润转给了关联企业然后从中再获取个人和小集体的好处。 (6)关联企业间通过无形资产的转移和使用,采用计报酬或不合常规价格、转移收入、实现避税。 有些国有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和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有关联关系的乡镇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留利中获取好处。这样,即减少了税收,又可为企业解决福利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以减轻集团企业整体税负为目标的转让定价的基本作法是: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的货物、劳务、技术和资金等交易中,当卖方处于高税区而买方处于低税区时,其交易就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进行;而当卖方处于低税区买方处于高税区时,其交易就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进行。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例〕国内a企业年利润 1000万元,所得税适用税率为 33%,该企业用转让定价方法将其 200万元利润转移给与之相关联的七个小企业,各小企业适用税率均为27%,则 在利润不进行转移的情况下,a企业应纳税额为: 1000x33%= 330(万元) 通过转让定价之后,1000万利润应纳税额为: 800x33%+200x27%=264+54=318(万元) a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法少纳税款为: 330-318=12(万元) 如果对此例作进一步的分析,不难发现,如果各关联企业都适用同一比列税率,且各企业均为盈利的情况下,则转让定价对集团企业整体税负将不产生任何影响,但如果各相关联企业都实行累进税率,则转让定价大有可为。因为在累进税制下,所得额适用的边际税率所得额的大小而呈同一方向变化,即所得额越大,适宜和的边际税率就越高。这样,如果集团内各关联企业间利润相差悬殊,就有可能利用转让定价的方法,均衡各关联企业的利润水平,以降低平均边际税率减轻集团整体税负水平。 3.利润分配中的避税 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预期利润水平的高低,是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已经获得了利润,而利润的如何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牵涉到一系列的税收问题。正视利润分配过程中税征纳行为的存在,并尽量采取胜定的措施和手段,减少或降低利润分配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利润分过过程中往往牵涉到以下几个问题与税收行为有关。 (1)税利的分配次序问题与避税 税利的分配次序,简单而言,就是先税后利、还是先利后税。具体来说,是指企业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余额,是先按企业的『毛』利缴纳所得税后,再分配给其他各个投资者,还是先分配给各个投资者,然后由他们自行分别缴纳税款。这种先税后利、还是先利后税,其所导致的结果会有很大区别。第一从税收负担上看,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若是先缴税后分利润,则由于所得额大而适用较高的税率,从而税收负担是很重的。而先分利润然后分别缴税,则由于各个投资者分到的利润数额相对较小,适用较低级的税率,从而税负较轻。在税收政策上,国家往往给予投资者在利润分配次序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样可以用来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达到减轻纳税义务的目的,现举一例说明: 某企业1999年度获得利润为1200万元,其中该企业是由三方共同投资兴办的,三方均衡投资,平均分配利润,适用的税率为五级超额累进税制: 级距所得适用税率10-100万元10%2100-20020%3200-300万元30%4300-500万元40%1500万元以上50%现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税负情况: 1先税后利。1200万元的应税所得应承担的税款:100x10%+(200100)x20%+(300200)x 30%+(500-300)x40%+(1200500)x50%一490(万元) 每年投资者实得利润: (1200-4900)/3=236.7(万元) 2采用先利后税。1200万元平均分配给每一个投资者,每一个投资者根据自己所得利润的多少,向税务当局申报纳税,每一个投资者获得利润为400万元。 4百万元与适用税率及应纳税额: 100x10%+(200-100)x20%+(300-200)x30%+(400-300)x40%一10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1200万元与合计的税额为: 100x3=300(万元) 每个投资者实得利润为400-100=300(万元) 通过上两种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采用先利后税和先税后利,其税负是不同的,投资者实得的利润也不一样。 第二,从法律地位上看,一般是先征税后分利,等于将该企业视同一个法人对待,而先分分利分后纳税,则该企业不被视同一个法人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在税利分配的次序上,各国往往都形成了一定的惯例,可供参考:1对若干投资者共同组成的经济实体,若其在组建时采用股份有限企业的形式,则可采取先征税后分利润的处理办法,因为,各国在法律上均把股份有限企业和其投资者(股东)区别开来,他们之间不具有同一法律实体,因而可以对企业的『毛』利润先征收一道企业税,然后在分配股息后,按股东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征税办法。2对若干投资者共同组成的非法人实行中具有合伙『性』质的各类企业,则可采取先分利润后征税的办法。这是因为,许多国家的法律均不把合伙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对待,从而可以先分利润,然后由各合伙人就分得的利润分别纳税。 (2)不合理保留利润与避税 由于企业的税后利润允许以股票增值的方式留在企业内部暂不分配,因而引起了不合理留利的问题。假如企业的税后留利是为了生产经营上的目的,那么对这种留利暂不课征个人所得税。因为每个企业都有权使用自身的盈利来扩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某些企业利用这种情况,进行不合理的留利,以逃避股东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或者将照理应为股东个人收入的股息所得,以企业留利方式转变为股东的资本利得(许多国家对资本利得征收的税率要低于股息所得),以享受低税率的优待,同样达到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目前,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还不普及,股份制企业正在试运行中,这就给不合理留利逃避税收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 一般说来,不合理保留利润是和未分配利润联系在一起的。未分配利润是指一个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剩下的利润扣除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们的份额后的余额。如果保留下来的余额超过了合理正常的需要,那在税法上就会被视为不合理的保留利润。当然,合理的留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样做使他们可以有可能避免股票净值被冲击和避免固定利息的负担。但是,未分配利润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就很容易让人们把它和避税的行为联系起来。 假定某跨国企业年内世界范围的所得为400万元,可抵免的外国税收数额为50万元,该跨国企业所在国的税率为 30%。 现根据上述资料来讨论不合理保留利润问题; 应纳税款为:400x30%-=120(万元) 扣除抵免的外国税款后实纳的税款为:120-50=70(万元) 可供分配的利润为:400-70=330(万元) 假定该企业用于股息分配的比例为50%,数额为: 330x50%=165(万元) 计算出来的165万元股息应按每位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额进行合理的分配,然后各个股东再按自己所获得的股息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正常情况。 如果该跨国企业出于避税的目的,可以有意识地降低应分配股息的比例:330x10%= 33(万元) 这就说明了只有33万元利润通过股息分配的形式分到各股东手里,其余的330-33=297万元留在该企业中。这样各股东因得到的股息减少了,相应地个人所得税也就减轻了,从而达到减轻股东应承担的税负的目的。当然,少分配的那部分利润并非意味着股东权益的损失,这部分款项可以转化为股东手中持有股票的价值,当以后年度生产因之扩大,效益提高的时候,每股股息也随之增加,从而股票行情也会随之上扬。当股东们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出卖这些股票取得收入。在一般情况下,出卖股票取得的收入视为资本利得,资本利得的税负较个人所得税低得多。 这里的关键是确定企业合理留利的界限。各国的税法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超过了这一界限,就要征收未分配利润税。如印度规定,不合理保留利润的确定,是以总收入额减去已纳税收和税法允许扣除的各项金额后的余额的一定比例,制造业、矿山、发变电企业为45%,其他企业为60%,如果这些企业对税后利润作股息分配时未达到这一标准,则征税。从当前情况看,一般不分配股息或全部作为股息分配的很少,究竟在可分配利润中,多少用于股息,多少用于留在利润,要受股东对股息需求情况的影响,受企业筹措资金的难易度,以及缴纳税款的影响。 4.利用税收优惠进行避税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避税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利用减免税的形式进行避税。 减免税中政策『性』减免和困难『性』减兔极易被用来进行避税。 1利用政策『性』减免进行避税。目前,国家在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各种类型或经济『性』质)等几个主要税种的文件和实施细则中,制定了近百项的减免税优惠,以适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复杂多变形势的需要,体现国家的奖限政策和税收导向。政策『性』减免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如新办企业减兔条款、福利企业减免条款以及校办企业减免条款等。由于上述优惠条款有很多,加上我国税收立法经验不足,执法不严,造成税收征管上的漏洞很多,这就为企业灵活避税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利用困难『性』减兔税进行避税。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减轻税收负担,一些企业采取"虚亏实盈" 的策略,利用困难『性』减免定『性』不准的空子,以达到享有困难『性』税收减免的目的。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联营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转移经营业务给关联企业的手法,转移收入和利润,造成本企业微利或亏损。然后通过困难『性』减免达到避税的目的。 (2)适应免税条件,调整企业内部要素的组成结构,进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这种避税方法通常应用在已经享受了部分减免待遇的安置残工人员或安置下岗职工的企业中。比如,某集体『性』质的福利工厂,原有生产人员450人,其中残疾人员有158人,占生产人员的35%,按规定只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待遇。后来该厂为使自己达到全兔税条件,又成立了一个150人的分厂,这样生产人员为300人,且仍保留158名残疾人,占生产人员的50%多一点,从而达到了全免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条件。在不再重新安置残疾人的情况下这种机构和人员的调整,也同样可以达到免税条件,从而实现避税。 (3)利用企业的组建、分析、嫁接、兼并、合并进行避税 有些老企业将盈利较高的车间新组建成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嫁接成三资企业,利用国家对新建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实现避税。还有的企业通过兼并、合并亏损企业,减少税基,扩大企业自有财产。另外还有的企业将自己盈利大的产品让给其关联企业经营,减少本厂利润,增加关联企业的企业留利。比如,利用新办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避税。某企业是经营体育用品的合资企业,始创于 1990年,1991年一1992年度出现亏损,1993年开始盈利,1993~1994年度共获利130万多元,1995年起开始执行减半征收所得税,该企业1994年又报经批准成立了xx有限公司,除经营范围中增加了加工改制外,其他的经营项目,中外方所占的股份均与原有企业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时从老企业转人固定资产的价值达100万元,新建企业1995年7月正式开业运营,7-12月份创产值达335.6万元,销售收入为178石万元,获利润31.46万元,按规定享受免税待遇,而同时原有的企业1-8月份虽有产值和销售收入,但无利润,9~12月份停止生产,全年无利润,不用交纳所得税。 (4)利用税收优惠的过杂、过『乱』及泛化进行避税 分为全国优惠条款、经济特区优惠条款、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条款、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条款、老市区优惠条款等不同层次,还有各地方自己公布的条款和地方『政府』及各个部门内部掌握的优惠条款等等。按企业投资人来讲,又分成外国籍、港澳台胞、华侨,进行划分不同的税收优惠。事实上投资者多是财团,而财团中往往是各种人都有的,找一些澳港或华侨投资者共同进行投资,就可以以港澳同胞或华侨投资的名义多享受优惠。还有的在国内按不同经济形式划分税收优惠条款的,如新办企业的优惠条款,下岗职工、病残优惠条款,校办企业优惠条款等等。如一家企业在深圳注册登记,但其主要的业务却在内陆省份进行,包括原料来源,生产加工等,但其销售却以深圳企业的名义进行,从而就可以享受优惠待遇。 其实,只要您稍稍留意一下,在税务筹划以及合理避税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您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合理地减轻您所在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后收益的最大化。 经典案例:增值税税务筹划案例一 某『乳』品厂隶属于某市商业局,由于计划体制、行政体制的束缚,该企业一直实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内部设有牧场和『乳』品加工分厂两个分部,牧场生产的原『乳』经『乳』品加工分厂加工成花『色』『奶』后出售。 新税制实施之初,该企业在原有的组织形式下税负增加很大,因为依据新增值税有关政策的规定,该厂为工业生产企业,不属于农业生产者,其最终产品也非农产品,因而其加工出售的产品不享受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的免税待遇;而依据增值税条例的规定,该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是饲养『奶』牛所消耗的饲料,包括草料及精饲料,而草料大部分为向农民收购或牧场自产,因而收购部分可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按收购额的10%扣除进项税额。精饲料由于前道环节(生产、经营饲料单位)按现行政策实行免税,因而『乳』品厂购进精饲料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综观『乳』品厂的抵扣项目,反为外购草料的10%以及一小部分辅助生产用品,但是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花『色』『奶』,适用17%的基本税率,全额按17%税率计算销项税额,销项减去进项税额为该企业的应交税金。该企业1994年税负达到了10%以上,大大超过实施新税制之前的税收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1995年伊始,该企业及上级主管部门经研究,决定将牧场和『乳』品加工分厂分开独立核算,分为两个独立法人,分别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但在生产协作上仍按以前程序处理,即牧场生产的鲜『奶』仍供应给『乳』品加工厂加工销售,但牧场和『乳』品加工厂之间按正常的企业间购销关系结算,这样处理,将产生以下效果: 作为牧场,由于其自产自销售未经加工的农产品(鲜牛『奶』),符合农业生产者自销农业产品的条件,因而可享受免税待遇,税负为零,销售给『乳』品加工厂的鲜牛『奶』价格按正常的成本利润率核定。 作为『乳』品加工厂,其购进牧场的鲜牛『奶』,可作为农产品收购处理,可按收购额计提10%的进项税额,这部分进项税额已远大于原来草料收购额的10%,销售产品,仍按原办法计算销项税额。 由于目前牛『奶』制品受国家宏观调控计划的影响,属微利产品,在牧场环节按正常的成本利润率核算后,『乳』品加工环节的增值额已很少,因而『乳』品加工厂的税负也很低。 经过以上的机构分设,解决了原来企业税负畸重的矛盾,而且也不违背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 增值税税务筹划秦例二 一、某钢铁生产企业,以钢材为其主要产品,由于附近并无矿山,因而其生产原料主要为为旧钢铁,而废旧钢铁的主要来源除了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外,主要从本地的"破烂王"(个体拣破烂的)处收购,从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进废钢,由于对方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本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而按现行税收政策,从个人(破烂王)处收购废旧物资,除专门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按收购额10%计提进项税额外,工业企业是不能按此办法处理的,因而该钢铁企业从"破烂王"处收购的废钢铁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给企业加重了负担。 如何减轻这部分负担,该钢铁企业决策层经过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独立核算,并经工商机关和公司机关批准,执有特种行业(废旧物资经营)经营许可证,所有该钢铁企业从个人收购的废旧钢铁均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再按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废钢铁销售给钢铁企业,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 17%。 通过机构处理,钢铁企业购进的所有废钢铁都可以正常的手续足额抵扣进项税额,减轻了钢铁企业的税收负担,而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虽然名义税负很高,但依据现行财税政策,在1995年内,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返还其应纳税额的 70%,因而其实际税负也并不高。 二、某大型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a类机械属大型笨重商品,一般运费占产品销售额的 20%左右,以往做法,由该机械企业销售机械并提供运输服务,将运费包括在销售额中,全额按 17%计算销项税额,新税制实施一段时间以来,该企业决策层经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一个运输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销售的a类机械,销售额不再包括运费,运输由运输公司单独开票结算,而运输公司按3%的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使得这部分运费的税收负担从17%降到了3%,而一般购进大型机械均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因而不涉及购货方扣税问题,所以将运费部分单独核算不影响购货方扣税从而也不危及双方购销业务。 成功企业资金筹集税务筹划案例 一、资料 某电扇厂是以生产海同牌电扇为主的国有企业。近年来,由于资金紧缺,拖欠贷款严重,造成本厂产品不能及时收回贷款,原料物资不能及时购买,导致生产徘徊,产品产量上不去。危及本厂前途。为此厂领导制定一系列措施,力争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同时财务人员根据目前情况及新的年度的发展计划提出了三种筹资方式。供厂领导决策,新计划如下,要增产品产量,试制新产品进行批量生产,所需材料物资。设备和劳力等耗资约595万元。筹资方式如下: (一)银行贷款集资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发展生产,急需资金,可同银行协商解决,去年年底贷款利率为9.2%,筹资费率估计1%。以后贷款利率可能会提高,本企业所得税率为33%。 (二)股票集资 这种观点认为春光牌电扇虽然近年生产徘徊,但质量享有盛誉,发行股票有良好基础。可先经有关部门及银行批准,合法成立春光电扇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正式发行,可以先发行一种股票--普通股。每股1万元,共 595股,筹资费率约4%,普通股的税利是不固定的,通常逐年增加,但按目前规定股息加红利最高不超过15%,现假定发行当年股利率为 12%。以后每年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确定,企业既可向其他企业,也可向内部职工发行。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可视同企业自有资金。股票持有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其利益同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这样可以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联合经营集资 这种观点认为,导致企业产品产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而全" 的传统局面束缚了手脚。建议以本厂为主体,与有一定生产设备基础的若干个企业联合经营,可采取由主体厂提供原材料物资,成员厂加工成电扇零配件,再卖给主体厂,主体厂组装最终产品,并负责产品对外销售,这样本厂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可利用成员厂的场地、劳力、设备和资源等进行批量生产,从而形成春光牌电扇专业化生产能力,可保证产量、产值和税利的稳步增长。 二、要求 该厂采取什么方案筹集资金较好? 三、分析 三种方式都有其资金成本,我们首先采取比较资金成本率的方法。 计算方法如下: 奖金成本率=占用费筹集奖金总额x(1-筹集费率)100%1.银行贷款时 资金成本率=595000x9.2%959000x(1-1%)x100%=9.29% 这说明在新一年里企业支付的贷款利息占银行贷款金额扣除筹资费后的9.29%。 2.股票集资时 资金成本率(发行当年)=595000x12%595000x(1-4%)x100%=12.5%+按股利率15%计算时资金成本率为 595000x15%595000x(1-4%)x100%=15.63% 这表明在新的一年中股息红利占筹资金额扣除筹资费用后15.63%,相对于银行贷款筹集资金来说,其资金成本较高。 3.联合经营集资时 此时,资金成本率分别以两种情况:当成立一个联营实体时,资金成本率就是联合企业分得利润占联合企业出资总额之比例,比例越高,联合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资金成本率越高,用公式表示为: 资金成本率=联合企业获得利润联合企业出资总额x100% 当仅为一个项目合资生产时,资金成本率就是联合企业获得利润占整个实现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即: 资金成本率=联合企业获得利润利润总额x100% 显然,上面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资金成本率增大,在三种选择中为最次者。但是,若情况反过来,自己作别人联营伙伴时,自己将有利。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三章信息技术与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机组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作用也渐渐显著,这又对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主管,您必须做到既精通财务又熟悉计算机。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要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运用特有的方法,对大量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某种角度上说,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而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手工数据处理、机械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会计,又可称之为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以及经由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只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操』作,即会计人员只需把会计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要求输人处理系统,计算机即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并将最终结果--财务报告打印出来。会计电算化与其他数据处理会计相比较,不仅仅是会计数据记录的载体、计算速度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关键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革命。 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购置计算机时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投资;二是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员等等。 会计电算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意味着它现在就能全部取代手工数据处理会计和机械数据处理会计,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具有不同的应用条件。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应用人工数据处理会计还相当广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正在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发展起来。 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技术上进步、价格又逐渐下降),计算机系统的设立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上的变化,而且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 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 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是通过人工编制记账凭证把数据输人会计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全部保存于纸上。 而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可以通过人工键盘输人记账凭证来完成数据采集以外,还可以将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部分数据通过自动输人装置输人计算机会计系统。如在商店中使用条形码扫描仪,即可通过扫描自动采集好商品的单价、数量等数据。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输人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存贮上,会计电算化系统把各种资料都储存于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及光盘等各种新型工具上,这样一来,体积小,存贮量大,易于保存、传递,具有纸张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 计系统更省时省力 在手工方式下,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并按会计科目转登各类账簿,再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报表。这之中还得不断进行审核、确认。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只要输人记账凭证,计算机会自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并按『操』作人员的要求出在屏幕上或打印纸上显示出各种资料。而且计算机在进行这一系列工作中,还会自动进行核对和试算平衡,一旦发现有错会立即告诉会计人员。这样一来,就可以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保持数据的一致,避免了手工方式下多次转抄产生的错误。 (3)在数据传输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比手 工会计系统更方便 手工会计方式下,财务报表的报送需要人工传递,而如果一旦在单位和上级部门、『政府』部门之间联网,那通过网络来传输会计数据是非常方便快捷的。 (4)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账簿的概念已被 抽象化 手工会计系统中,账簿是不可缺少的核算资料,往往耗用了大量的纸张和空间。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为了节省贮存空间,已不再贮存会计账簿。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并形成所谓的账簿显示并可打印出来。这种方式在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支持下,并不存在着等待时间的问题。因此,电算化以后的所谓会计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 (5)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会计工作岗位 设置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手工会计下,根据管理的要求,业务类型和规模以及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设置。一种常见的岗位设置方案是:在财会部门下设财务、会计两科。财务科下设资金管理组、利润管理组;会计科下设采购和应付账款组、销售和应收账款组、工资核组、仓库核算组、固定资产核算组、成本计算组以及总账报表组等。在计算机会计下,一般是由部分人员(包括系统维护员、数据管理员、『操』作员)按照内部牵制原则组成电算化会计组,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完成原有的记账、算账任务。节省下来的人转向加强管理。一部分人按照责任会计制度要求,负责资金、成本、利润的管理;另外一部分人负责建立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未来发展的分析与预测,提出各种不同的实施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财政部于1996年6月10日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岗位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规范》指出。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而电算化会计岗位进一步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 2软件『操』作。负责输人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人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划内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此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会计主管兼任。 我们看到,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由于会计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以及形式的变化,有些岗位已失去存在的必要,有些岗位需要归并,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新岗位。 (6)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制度将发生很 大变化 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来只是处理工具的变化,但在内部控制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具备强大的排除错误和干扰的自我保护功能,因此手工方式下,通过职能分割与人员分工而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通过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而形成的内部矛盾控制体系已不再需要。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连贯『性』,自动『性』使大部分职权分割的内部控制不再必要。会计电算化以后,内部控制的重点,由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财会人员对交易活动的直接监督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一方面要加强,另一方面要采用新的方式。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是普遍适用于计算数据处理的控制,包括组织控制、计划控制、文档控制、硬件控制。软件维护控制、软件质量控制等。应用控制则是在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包括输人控制、处理控制及输出控制。一般控制及应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2.你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吗 在经营私营公司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信息技术在日益普及,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而计算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想顺应这一趋势,首先就要了解有关计算机,互联网及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本章的重点也放在这一点上。在走入信息世界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系统? (1)信息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比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属于财务信息,市场的供需就属于市场信息。信息的范围很广。语言文字是社会信息,遗传密码是生物信息,而我们这里强调的是数据信息。 任何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被人接收和利用。而信息需成为一种集合才能完整的传递所要传递的信息,这就是信息系统。 信息必须经过收集、储存、加工、传输、检索,输出等功能。比如一个公司内部信息就需要从最下层的数据,逐步加工提炼,一直达到各层管理人员和需要信息的部门。而信息收集传输都需要时间,有时也需要资金,因此信息在公司内的传输速度可以衡量一个公司的工作及管理效率。 会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第二章我们已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综合且各部分密切相关的系统,是能够接受输人数据和指令,按照指令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有用的信息并输出信息的系统。如下图 信息系统专业一点说是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需有数据存储器以存储数据,再将数据转换为信息供以后使用。 (3)信息系统的常见类型 1数据处理系统(dps)--date processing system)主要用来处理日常业务和产业报告。这一系统使业务处理自动化,支持日常的经营活动。系统目标与决策无直接联系,其目的只是为了某一部门处理并提供有关数据。例如,如果公司使用计算机处理销售合同,手工组织有关合同订货数据并输人计算机,计算机会做相应处理,如按既定模板生成合同,但不参与销售合同的管理与控制。 2管理信息系统(mis-manngement informationsystem)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输出的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对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数据的处理来获得相关信息,以控制企业的行为。例如公司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利用过去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可以利用模型,从全局出发,对公司的管理决策活动予以辅助。 这一系统可以利用指定的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将来的情况;对不同管理层次给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细度的报告,以期分析解释报告并更迅速,及时的做出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dd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它是用来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用来计划、分析方案、审查解答和求解误差。一般拥有较好的人机对话方式,可以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管理人员通话。完整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由大型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专家系统组成,是管理的好帮手。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公司的财务管理,私营公司就面临一个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什么是会计电算化呢? 其实,这并非什么深奥的名词,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司财务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兼有会计与财务管理双重功能。 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初级时期。1996年底至1997年初的三个月,上海市财政局对本市的会计电算化普及情况作了专题调查。接受调查.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占16.4%,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总数19.4%,集体占总数的5%,中外合资企业占总数33.3%,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均无开展电算化工作。会计软件使用平台的调查数据表明:以dos为平台的占70%以上,以win3.x为平台的占20%以上,以win95或wint为平台的只占5%左右。可见电算化水平还很低。近一两年,条件有所改变,但离真正普及还很远。 4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与任务: 公司引入信息技术实行会计电算化有什么目的呢? (1)建立和健全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选择并使用好适应于公司特点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按软件的『操』作方法做好系统的初始化工作以及日常账务处理。 (3)利用会计软件完成各种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管理,根据会计使用者的要求编制公司的各种会计报表,进一步提高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4)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随时做好会计数据的备份工作,并执行好有关安全规定。 (5)协助管理者及时完成决策所需的各种账面和报表数据的查询,及时打印输出各种财务报表和分析图表。 5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有什么不同?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数据的处理由手工『操』作过程步人微机处理的时代,在本质上与手工会计是相同的,比如目标都是为了反映和监督,遵循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都相同,会计档案仍需妥善保管,基本工作内容也相似,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下面列举了几条: (1)计算工具更先进,由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子计算机,每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工具的改进。 (2)信息载体升级。由纸张转化为磁『性』介质的磁盘为载体。 (3)账户设置方法和账簿登记方法有所不同。在手工会计中,第二章已经讲过账户设置,有总分类账及各种名细账;在会计电算化中,这种程序要简单的多,所有账户都分别赋予一个会计科目号,每个科目号第一位是会计科目大类别,前三位是总账科目,后面的位数是明细账级数及分类,数据输人后,计算机自然分类,这样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在会计期末无需核对。 (4)账务处理程序不同。手工账务处理由记账凭证到科目汇总表到账簿无法避兔重复转抄的弱点。在电算化处理中,只有输入。处理与输出三个环节,控制好输入环节,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可以一气完成,计算机完成所有中间过程,而且资料随查随调,用不着去一本本翻阅沉年旧账,大大节约了工作的时间。 (5)账簿形式及更正错误方法不同。手工会计有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活页式账册(明细账),而电算化打出的账页是卷带状,不可能是订本式。其特点也决定其在会计更正时只能采取红字冲正法与补充登记法,而不是划线法。 (6)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内部控制不同。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数据处理是高度自动化的,不仅需要遵守侩计法》、《会计准则》,还需遵循电算化下的一些特殊程序,不能想打成什么样就打成什么样。原先内部控制很注重流程控制,使用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方式已部分由计算机代替,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7)对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要会『操』作,其次还涉及到硬件维护等问题,更高一层次的还有利用相关信息决策问题,哪一条都需要提高公司人员素质。 6会计电算化对私营公司有什么好处呢? 引入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的减轻财务工作的强度,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信息的完整及时与准确。同时将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结合,促进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变我国私营公司低水平扩张,低水平管理的现状帮助很大。 二、如何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引入电算化并不意味着公司所有的会计业务都由计算机处理,一下子实现无纸化『操』作。这好比让一个只会爬的婴儿一下子学会跑一样。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需要选择单项或几项业务实现电算化,当然,如果公司发展规模够大,财力雄厚,整个管理实行电算化也未偿不可。 1.公司要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实施电算化的队伍组织。要实施电算化首先就要有"人"。公司必须先从财务部和其它业务部门抽调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组成一支队伍,否则电算化难以真正落实下去。 (2)打好费用预算。实施电算化是必然需要经费的。这就需要决策人事先做一个详细的预算预计几年后可以收回成本,公司的资金状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支付费用等等。很多私营公司也就是因为考虑到公司业务简单,会计人员闲置,设备需要花钱而且又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流入才迟迟不行动的。做好预算的确可以防止公司"杀鸡用牛刀"造成更大的效率损失。 (3)配置安装硬件及系统软件。要实行电算化当然要引入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器以及其它硬件。同时,还要引入维持财务软件正常运行的系统软件平台,也要引入为软件升级留有余地的系统软件配置。 (4)购买或开发会计应用软件。对于大多数私营公司也许都选择购买会计应用软件。大型企业可以选择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定点开发软件。 (5)进行系统调试。在硬件软件安装完毕后,必须对财会应用软件进行系统调试。例如可以输人公司的历史数据,看看得出的结果与手工会计的结果是否一致,打印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6)试运行阶段。在这一阶段手工会计『操』作不能停止,与计算机同步运行。试运行阶段一般需保持3~6个月,并且两种方式结果应相同,才能停止试运行。 (7)验收。在向公司所在地区的财政部门或公司上级管理部门提交有关的文档资料,各种代码表和本单位具体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后,由主管验收单位组织有关专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可以领取验收证书。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私营公司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不等于废弃了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会有所转移。那么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呢? (8)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可以设立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9)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了以下内容: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人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10)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和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1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育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这里的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按规定在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五年。 2.私营公司如何做好硬件平台与软件平白的选择? 当私营公司决定实行电算化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如何选择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选择不同花费的资金不同,运行速度也不同,对公司影响当然也会不同。 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合称为系统平台,是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基础和环境,是位于电算化系统低层的各种软、硬件和开发工具等。下面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硬件平台的选择就是指计算机、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配置及其工作方式的选择。也许你会问,硬件有什么选择的,能用不就行了。其实,当你走入计算机的世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电子计算机有大、中、小型机和微型机,它们的数据存储量、运算速度、存取精度指标均不相同。我们在商场中看到的往往是微型机。对私营公司来说,大型公司的会计数据量大,并且需要集中管理,所以较宜采用中小型机作为主机,而各个岗位在终端处理。在我国由于中小型机价格昂贵,系统软件通用『性』差,开发周期长,维护费用高,可移植『性』差,『操』作技术要求高,所以采用的并不多。目前已逐渐被微机和微机局域网所取代。 下面看一下主要几种硬件的选择。 (1)微机的选择 1关注运算速度。微机的运算速度主要由cpu的主频来决定,主频越高,速度越快。目前cpu主频已到igh2,而价格相差并不多,因此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2内存不容忽视。内存容量越大,机器的功能越强,对大型软件适应能力越高。 3硬盘容量应尽量增大。现在20g的硬盘并不少见,价格也不贵。对一般公司而言很适合。 4显示器分辨率应高一些。 5关注计算机的售后服务。对于中小型私营公司尤其要注意这点,可以让厂家提供的服务尽量让厂商提供。 (2)打印机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打印机有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选择打印机时主要考虑打印的行宽,打印速度,打印文字和图形的效果以及打印机的『性』能价格比,和售后服务情况。现在喷墨打印机与激光打印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打印效果也越来越好,公司选择时可以倾向于这两类打印机。 (3)不间断电源(ups)的选择。 不间断电源是防止突然断电时,数据来不及存储而丢失专门配备的。计算机的故障据分析有80%来自电源,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压不够稳定,时常会危及会计软件的日常运行。如果硬盘在读写数据时断电,磁头都有被碰伤的可能。公司选择ups时主要考虑ups的功率,类型(后备式或在线式)等。后备式ups的价格较低,在断电时,切换到蓄电池供电的过程需要一定转换时间,但一般不会影响微机的工作。在线式价格比较高,几乎不需要转换时间,可以保证计算机运行时更安全。 软件平台选择主要是指『操』作系统的选择。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主要有dos、unix、windows、netware。当前流行的是windows的视窗系统,其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对外设的广泛支持。目前对开发大型信息系统比较先进的平台模式是平用开放技术构造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平台。『操』作系统选择unix或windowsnt;通讯协议是tcpap;数据库是dracle或sybase或informix或sqlserver;客户端是windows下的ponerbuilder或visualbase的应用。这些年,随着internet的兴起,采用internet方式构造公司信息系统是最先进的技术,目前国内发展尚不成熟。 在选择软件平台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已规定了专门的软件系统? 2公司自身有无联网要求? 3软件与硬件是否搭配? 4资金及人员素质是否可以跟上?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私营公司要实行电算化,有时需要进行局域联网,或者联人更大的网络,那么你是否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呢?这是虚化的还是实在的?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的共享。那么网络有哪些分类呢?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通常由某一个单位所拥,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使用网络,例如一个房间,一个建筑物。由于传输距离较短,数据传送年高且误码率低。目前被许多公司采用。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通用电话线和卫星将跨区域的专用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通信网络,传输距离长,数据传送率低,网络结构也不够规范。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处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使用的是ln技术,通常使用高速光纤设备。可将一定范围内的局域网连在一起。 网际网。是网络的网络,将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连接在一起,比如internto 由于私营公司电算化与局域网关系很大。下面我们单就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增加大家的感『性』认识。 网络服务器。 是一台提供网络资源并为工作站和其它客户机服务的计算机,是局域网的核心。网络管理员通过服务器管理整个网络,并使网络具有一系列的功能,如数据的维护、网络资源共享等。 工作站。工作站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一般计算机,它可以独立于网络之外工作,也可以与网络相连接。连接到网络上的工作站要访问网络服务器,实现网络通信,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网卡、及软件与之配合。 网卡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网卡直接安装在计算机内,是计算机连接通信线路的一块电路板,其功能是允许服务器与工作站相互之间进行通信。 集线器 集线器也叫hub,为了网络灵活和安全考虑,采用连有集线器的星形结构,用双绞线连接在集线器和工作站之间,集线器起到信号转发的功能。 传输介质。 主要指与信号传输相关的各种线缆。如双绞线(速度快,距离在100-200米之间)、基带同轴电缆(速率10mbps,距离20公里)、宽带同轴电缆(传输速率155mbps,限距300公里)、光纤(速率250mbps距限600公里)。 其它。 其它设备如中继器--连接两个同种局域网。 网桥--连接两个异种局域网。 路由器--连接两个以上同类型网络。 网关--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或广域网与广域网。 以上这些内容对于一般的公司经营者只做一般了解即可,这里列出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 3.私营公司应如何看待"电算化"?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对电算化的介绍,你是否看出电算化本身并不深奥,归根结底是将计算机引入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使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会计与财务管理。但是,这种代替并非全面的,为什么呢? (1)电算化的正常运行无法离开人。 当公司发生会计业务时,需要有人将这些业务的数据与相关信息录人计算机;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与维护也需要专业人员;相关信息的输出也要有人;对被录人信息进行稽核,对整个电算化过程进行监督都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公司实行电算化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员工的管理,只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形式上会有所变化。 (2)电算化只是一种会记反映监督形式的变化。 公司实行电算化,有些原本由手工『操』作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对录人的数据进行处理,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的工作。但从其本质而言只是会计反映监督的形式发生变化。公司的业务数据不是记在凭证、账簿、与报表中,而是记录在磁『性』介质中,需要核对时可以以凭证、账簿、报表的方式打印出来。对于工作量大的公司可以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率;但对于普通公司或冗员过多的公司,可能会造成更多冗员。 (3)电算化无法安全代替人的决策。虽然电算化有财务管理的作用但它必竟无法完全代替财务主管的工作。比如,它可以依靠一些模型进行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但最终做出判断,提出可行『性』建议的还是财务主管,而最终拍板决定的还是公司的高层领导。 (4)电算化是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电算化借以实现的系统平台是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所需的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之中。因此电算化需要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来维护这一系统。 这么一总结你会发现电算化只是一种形式,而其中的实质并未产生多大的变化。公司如果决定将电算化引入公司可千万不要过分的追求形式,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节约工作时间,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包括人力上和财力上的更大浪费。下面举一个真实的小例子。 xx公司决定在公司内部全面实行无纸化『操』作,这种形式当然比电算化还要更广一些,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都采用无纸化『操』作。于是公司真的取消用纸,信息传递全部以e-mail的形式进行。a小姐与b小姐在两个办公室,而且中间只隔一道墙。如果a小姐要把上级的文件转给b小姐,她不能走进b小姐办公室将文件放在桌上,而要先将文件录人计算机,再发给b小姐。上级单位的文件一般不通过互联网传输,于是a小姐工作量极大。而公司内许多员工的文字录人速度都不过关,岁数大一点的连汉语拼音都不记得,打一份100字左右的小报告也能花去二个小时,如果用手写顶多也就10分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叫苦连天,可是既然是无纸化『操』作,也只能如此。如果a小姐直接把文件给了b小姐就不符合公司的流程。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还真不知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三、"电算化"一定适合于你的公司吗? 我国的私营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因此在引入电算化时就要做慎重的考虑。前面已经说过,电算化只是一种形式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私营公司在考虑引入电算化时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 1电算化是否真能提高我公司的工作效率? 如果公司的业务量不多,原先的会计人员应付的得心应手,不妨先推后一些。如果草草引入电算化,会计人员也许需要更换,工作效率也未必提高。 2电算化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要引入电算化就需要投入一笔资金用于购置系统平台,员工培训等等。这笔资金对公司而言是一笔直接的现金支出,倾刻间账上就少了几百万;对公司而言,收益却是间接的,无法带来直接的销售收入。 3电算化是否适应公司的规模? 由于电算化收益的间接『性』与支出的直接『性』决定了电算化最终是为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加强管理而设计的。公司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引入电算化就如同孩童穿西装一般,并不协调。 4电算化的审批程序公司是否适应? 电算化并不是任何一个公司买入一两台电脑打出一两张表格的问题。公司实行电算化需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审批过程与条件都有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洋细的规定。对一般私营公司而言是否可以适应这一过程还需加以考虑。 看来,公司实行电算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司在决策时要同前几章(投资与决策)相结合,将其看成一个项目,从各个角度多加考虑。 据调查,在国外的公司中。电算化的普及率并没有想象的高,也有许多人不会『操』作计算机。国内的私营公司更没有必要去追求这、一形式,钱是自己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当然,这并不是对电算化的否定,一些规模大,但内部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的私营公司完全有必要引入这一先进的形式,争取与世界一流公司比一比。 四、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防范 1.电算化系统下常见的舞弊手段 在享受着会计电算化在给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带来高效、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我们还应时时刻刻注意在电算化系统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情况。为了有效地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常见的舞弊手段。 (1)篡改输入数据 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数据有可能在输人计算之前或输人过程中被篡改。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地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或能够接触处理过程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木马计 这是在计算机程序中最常用的一种欺骗破坏方法。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进指令,使之执行未经授权的功能,这些指令还可以在被保护或限定的程序范围内接触所有供程序使用的文件。 (3)截尾术 用自动化的方法,从大数量的资财中取一小部分。如将存款利息四舍五人的部分据为已有等。 (4)超级法 这是一个只在特殊情况下(当计算机出现故障、运转异常时)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干预程序。这种程序能越过所有控制,修改或暴『露』计算内容。这种应用程序一般仅限于系统程序员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修人员使用,如果被作案人掌握就有可能修改或破坏数据及系统功能。 (5)天窗 开发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程序员一般要『插』进一些调试手段,即在密码中加进空隙,以便于日后增加密码并使之具有中期输出能力。这种方法叫开"天窗"。在正常情况下,终期编辑,要取消这些天窗,但常被忽视,可有意留下,以备将来接触、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员为了以后损害计算机系统,会有意『插』人天窗。 (6)逻辑炸弹 逻辑炸弹是计算机系统中适时或定期执行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它能确定计算机中促发未经授权的有害事件的发生条件。逻辑炸弹被编人程序后,根据可能发生或引发的具体条件或数据产生破坏行为,一般采用木马计的方法在计算机系统中置人逻辑炸弹。 (7)拾遗 拾遗是在一项作业执行完毕后,取得遗留在计算系统内或附近的信息。包括从废纸篓中搜寻废弃的计算机清单、复件,及搜寻留在计算机中的数据。 (8)数据泄『露』 从计算机中泄『露』数据,是指从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设施中取走数据。作案人员可以将敏感数据隐藏在没有问题的输出报告中,也可采用隐藏数据和没有问题的数据交替输出。更复杂的方法是进行数据编码,使数据表里不一。例如,在计算机输出报告上,陷藏的数据通过打印行的不同长度、每行字符数的多少,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代码字的使用,分散开来,组成有用的数据。采用木马计、逻辑炸弹和拾遗方法可达到泄『露』数据的目的。 (9)乘虚而入 有形的乘虚而人是指在电子或机械控制严密的情况下,进入被控制接触的区域。电子化的乘虚而人发生计算机联组系统。联机系统中的用户使用终端时,身份由计算机自动验证,一般根据口令的通过准许进入系统。如果某隐藏的终端通过设备与同一线路连接,并在合法用户没有使用终端前先行运行、就会有害于计算系统。 (10)冒名顶替 冒名顶替是指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主要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口令的做法实施舞弊活动。因此用户的口令要注意保密并不断更新。 (11)通讯窃取 在网络系统上通过设备从系统通讯线路上直接截取信息,或接收计算机设备和通讯线路辐『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实施舞弊。 (12)仿造与模拟 在个人计算机上仿造其他计算机程序,或对作案计划方法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成功的可能『性』,然后实施。这是以计算作为舞弊工具的舞弊行为。 2.计算机舞弊的防范 (1)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与实施是对付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一是要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安全的保护法律,使计算机安全措施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针对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惩治违法者,保护受害者。 (2)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单位,都应建立和健全电子数据处理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有效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一般控制的重点是对系统的接触控制和程序控制,应用控制的重点是输人控制。 (3)发挥审计的作用 查错防弊是审计的目的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开展计算机系统的事前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系统的可审『性』及系统的合法『性』作出评价,以保证系统运行后数据据处理的真实、准确,防止和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定期的对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与评价,促进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计算系统的事后审计,对系统的处理实施有效的监督。 (4)加强技术『性』防范 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计算机舞弊的有效措施。设置专门的安全控制程序,如对账目或重要文件采用读写保护或编码时间锁定,对被保护数据资源的存取『操』作迸行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 (5)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明职责,提高使用计算机系统人员的素质,对预防计算机舞弊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财务主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您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财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方可胜任这一职务。 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 何谓网络财务,通常理解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 1.网络财务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1)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成为现实。企业集团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对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2)由关注整合内部财务资源转为更多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网络时代,企业经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变化。网上虚拟企业将成为常见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的各种资源的流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网上的财务活动越来载多。除上述网上远程处理和集中管理等外,从网上订购到网上采购和网上支持;从网上销售到网上结算,网上催账,网上报税和网上报关;从网上服务到网上理财;从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到支持网上询价;从网上银行到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卖买等,成为网络财务亮丽的风景。而财务信息的整合也可用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采集。特别是由过去依靠单机或局域网少量个体参与财务决策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可变成由分布世界各地的有关人员通过网络互动功能同时共同决策。这种空间的拓展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 2.网络财务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基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特『性』的互联网在打破了物理距离限制的同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1)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网络财务在企业中的运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业务的协同如业务部门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与财务部门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业务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财务部门的网上询价、网上催账与供应商的网上服务,网上销售相协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2)财务信息的即时生成,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财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这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无论业务发生在企业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确认都将存人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即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和报告财务信息。财务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的即时生成,虽然有悻于"会计期间"的假说理论,但财务核算则由事后的静态发展到事中的动态反映和监控。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3.全新的运作方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能。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财务,在实践中使企业财务的效能进一步延展。(1)财务信息网页数据化。在桌面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载体主要是纸介页面数据和键盘数据,而网络财务下财务信息无纸化而变成网而数据,可供相关使用者随时提取。此外还可提供24小时全天候便利,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互联网公司网站放置企业财务报告供投资者或股东随时随地的查阅,显著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2)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财务网络的重要基础,其特『色』是结算时不需用支票、汇票、现金等纸质票据而直接由网络上的电子货币自动划转。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同时还预示着电子货币在资金结算领域将起主导地位。(3)办公方式多元化,依据互联网的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将可能取代现在的办公方式,只要将计算机联结在互联网上,不管在单位、家中或异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完成,真正实现了"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这不仅降低了机构运行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效率。(4)财务管理服务商业化。借助网络财务企业和个体用户进行财务管理可不必自己去做,而直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服务,只是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便可。如今中小企业网上理财等财务管理模式已被众多企业接受并在规划和实施中。 经典案例: 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 何谓网络财务,通常理解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 1.网络财务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1)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成为现实。企业集团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对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2)由关注整合内部财务资源转为更多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网络时代,企业经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变化。网上虚拟企业将成为常见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的各种资源的流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网上的财务活动越来载多。除上述网上远程处理和集中管理等外,从网上订购到网上采购和网上支持;从网上销售到网上结算,网上催账,网上报税和网上报关;从网上服务到网上理财;从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到支持网上询价;从网上银行到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卖买等,成为网络财务亮丽的风景。而财务信息的整合也可用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采集。特别是由过去依靠单机或局域网少量个体参与财务决策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可变成由分布世界各地的有关人员通过网络互动功能同时共同决策。这种空间的拓展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 2.网络财务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基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特『性』的互联网在打破了物理距离限制的同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1)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网络财务在企业中的运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业务的协同如业务部门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与财务部门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业务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财务部门的网上询价、网上催账与供应商的网上服务,网上销售相协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2)财务信息的即时生成,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财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这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无论业务发生在企业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确认都将存人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即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和报告财务信息。财务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的即时生成,虽然有悻于"会计期间"的假说理论,但财务核算则由事后的静态发展到事中的动态反映和监控。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3.全新的运作方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能。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财务,在实践中使企业财务的效能进一步延展。(1)财务信息网页数据化。在桌面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载体主要是纸介页面数据和键盘数据,而网络财务下财务信息无纸化而变成网而数据,可供相关使用者随时提取。此外还可提供24小时全天候便利,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互联网公司同站放置企业财务报告供投资者或股东随时随地的查阅,显著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2)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财务网络的重要基础,其特『色』是结算时不需用支票、汇票、现金等纸质票据而直接由网络上的电子货币自动划转。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同时还预示着电子货币在资金结算领域将起主导地位。(3)办公方式多元化,依据互联网的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将可能取代现在的办公方式,只要将计算机联结在互联网上,不管在单位、家中或异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完成,真正实现了"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这不仅降低了机构运行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效率。(4)财务管理服务商业化。借助网络财务企业和个体用户进行财务管理可不必自己去做,而直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服务,只是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四章WTO与国际私营企业财务管理(1)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我国加人wto国际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也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跨越国界,然而,财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会计。在国际会计研究中,惯常的做法是,在承认各国会计具有共『性』的同时,将注意力着眼于各国会计差异程度的大小、这些差异影响的范围以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会计模式国际划分的目的正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不同国家及国家集群之间会计的比较分析,了解各国会计的主要特征及相互间相似或相异程度的大小,使会计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和跨国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各国财务会计差异原因剖析 在研究比较会计问题时,不掌握会计原则、会计惯例存在国际差异的原因及『性』质,而仅仅凭借于一般的和表面的调查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是否能有效地经营,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企业外在生存环境的影响。比较国际会计文献中经常提到的环境因素包括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传统、企业资本结构、职业教育水平、因历史原因而来自他国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冲击。各国本身环境的不同正是造成各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不同的主要原因。下面对其中具有明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作一些简要的说明和评述。 1.政治经济体制 在不同政治制度下,『政府』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大陆欧洲国家(荷兰除外)大多重视『政府』效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要求一般比较繁琐,公司间财务报告的格式比较一致。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制度是中央计划经济的一部分,如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统一会计制度。 同样,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以干预的程度往往有所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对企业会计的约束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要多,其会计实务也趋向统一『性』和标准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民间资源或会计发展水平较低,往往实施界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经济制度,由『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遵循市场原则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会计准则的内容效仿英、美会计,但为了确保企业采用这些会计规范,『政府』往往会借助法令形式加以执行。 2.法律制度 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类:成文法及不成文法。前者法律条文不但数量多且内容详细,试图就可能发生的所有不测事件定下统一行为规范,以免因例外或诠释不同造成不公正。后者则以为数不多的成文法为基础,条文内容较为原则,应用时由法官根据案情的特殊情况加以诠释,因此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判例,类似的案件可参考过去的判例。联系会计来说,实行成文法的国家,其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受法律的影响深远,关于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的规定往往直接作为公司法或商法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往往对企业施加较多的干预,企业的财务会计也往往与税务会计结合在一起。相反,在实行不成文法的国家,情况就大有不同。这些国家的会计原则和制度一般不是通过立法作出具体规定,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到会计,通常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或要求。详细而具体的会计准则,一般由会计职业团体或各有关方面联合组成的专门机构主持制定。如法、德等国的公司法及其他『政府』规章精确地制定了资产计量、收益确定和报告格式等有关规定;而英、美等国的不成文法没有制定包罗万象的法规来说明公司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或公司应如何处理和公布会计信息等事项。总的来说,成文法系国家的企业财务报告强调"合法『性』"与"正确『性』";不成文法系国家则倾向于强调"真实与公允"原则。 3.税法规定 税法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应税所得,确保『政府』税收;而财务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公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因此两者计算的方法或基础都不同。税法上规定如何计算应税所得和财务报告上的会计所得本来也毫无关系,但许多欧洲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规定,如果某些项目基于纳税目的而列作费用,它们在财务报表中一般也必须列作费用。由于上述国家以刺激经济增长为目的的一些税法条款要求纳税企业必须在报表中反映纳税申报要求的费用数,因此通常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收益表实际上就是应税收益表。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折旧费用的计算。如当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税法准许其采用加速法计提折旧时,该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按税法准许的加速折旧法反映折旧费用,而不必考虑是否影响经济实质。 4.企业资本结构 虽然大多数企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主要目标等),但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在不同国家则可能完全不同。如果一个国家多数企业由家族拥有及经营,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例子会较少。财务报告及披『露』由于披『露』太多信息对企业竞争『性』不利,也更容易遭到『政府』干预,管理层(同时也是主要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外财务报告及披『露』通常只会表面上应付法令的最低要求。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大多数企业的资本主要由银行和大财团提供,如德国和日本,当银行或财团控制企业绝大多数的资金时,其可通过掌握经营权及财务控制权,直接获得决策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这类企业会计信息的对外透明度通常也会较低。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借贷资本时,其会计惯例和方法通常倾向于稳健,以迎合债权人的偏好;而在一个资本市场相当发达的国家中,如英美两国,众多的企业藉此途径筹集所需资金,上市公司股权分散,为了吸引投资,企业就会不断地在改迸财务报表上下功夫;而投资者为了追求最大的投资效益,就要尽可能地收集各有关企业的财务信息。此时,公司对外的财务报告就会变得十分有用和必需,公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5.会计职业团体 一个国家会计职业界的规模和能力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是不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会计制度的特点是协会会计,即主要由民间会计组织制定会计准则,会计职业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较大;而且由于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社会对报表审计的需求较大,致使公共或注册会计师的人数亦较多。而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属于成文法国家,其会计制度的共同特点是法规会计,即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不是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而是着眼于『政府』税收和宏观调控等社会经济目标。因此在这些国家,会计法规主要由『政府』直接制定,民间会计组织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较小,会计职业界的力量相对来说也较为薄弱。 6.民族文化特『性』 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各国会计制度和实务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在一个保守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会计实务采用历史成本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确认或有负债,计提大量的准备或各种各样的备抵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目的主要在于隐匿资产及收益,以备将来之需。在一个保密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企业保守秘密的倾向将影响会计信息的报告与披『露』。保密倾向越强,对外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量就越少,信息资料的质量也往往不高。由于保密限制了对会计信息进行核实和验证,它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及时执行和经营业绩的恰当评价,而且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社会中,社会要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尽可能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尽可能选择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最能及时反映经济现实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harrison和mckinnon两位学者在80年代建议,分析各国财务报告差异时应该将文化影响列人方法体系。他们以日本会计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文化对会计形式和功能的影响后并指出,在各国社会制度如何变更的框架体系中,文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它制约着社会制度的核心和价值观念并在与这些制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影响各集团的行为方式1。那么,民族文化特『性』与会计之间究竟具有哪些内在联系呢? 二、会计模式的划分及比较 由于各个国家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不同,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会计模式与实务和别国完全相同。就表面现象来看,各国会计的比较研究似乎是一项考察文化背景和会计实务细微差别的、无休止的工作。但事实上,只要研究者进一步深人探讨会计差异背后的实质,便不难发现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将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中会计主要特征进行抽象化和典型化的综合表述,即形成了会计模式。因此,所谓会计模式的划分,就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各国错综复杂的会计实务中鉴定出那些占主导地位的重要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把具有相同或相似会计特征的国家归集在一起,在国家集群之间加以研究。 会计模式划分的目的在于以一种增强对实务复杂现实理『性』认识的方式,帮助描述及比较全球范围的会计系统。它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了解某一特定国家会计与其他国家相似或相异程度的大小(如国家数目或区域)。其会计模式今后最可能发展的趋向以及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会计模式会对另外一些国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因。 (2)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国际会计协调活动中作出合理的选择。会计模式的恰当分类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审慎地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汲取和参照合乎需要的会计模式,借以改变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实务。 (3)通过比较研究,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理解各国会计信息中应予把握的要点和值得重视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关于全球范围会计模式的划分,国际会计界曾作过不少尝试。由于会计的环境因素及主要特征到底从哪个方面或者按什么标志去概括并无统一的规定,这一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尽管各家观点迎然不同,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学者们对会计模式的研究却并未脱离两大主要方向--演绎法与归纳法。前者根据观察形成一套分类理论,再根据该理论去验证结果;后者直接对各国会计模式与实务加以分析整理后,找出相同或相异之处,再归纳出各个类别。 2.演绎法下会计模式的划分 (1)lmueller的分类 mueller(1967)是运用演绎法进行舍计模式国际划分的会计学者代表。他在强调某国会计类型是其政治、经济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及会计发展的环境特征,把全球范围的会计模式划分为四大类: 1宏观经济型 在这种会计模式所处的发展环境中,企业的会计活动是与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联的。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结构中的基本单位,通常应在圆满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才可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最大化。这种会计模式要求,为了增强经济和商业周期的稳定,企业各期收益可予以均衡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折旧率可加以调整;为了促进投资,企业可建立特殊储备;以及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的需要,企业应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如编制增值表、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等。实践中,瑞典、法国和德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例子。 2微观经济型 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会计体现的是微观经济的思想和要求,把服务于企业及其经营活动作为自身发挥作用的导向。其核心的概念是投人企业资本的保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实际价值的保全是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原来的资本保值了,才能进一步实现增值。其次,为反映资产的经济现实『性』,重置价值会计被认为是最符合微观经济要求的做法。此外,该模式还非常重视分部报告以及关于职工成本、养老金、长期承诺等信息的披『露』。荷兰按照微观经济模式已经发展了一套全面实用的会计制度。 3独立学科型 这种模式的会计不受宏观目标和微观经济理论的限制,而是在企业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以实用主义为主导,既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同时也从经验和实务中产生自身的概念框架。由于会计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建立起一套完整和严密的概念结构,因此这种会计模式是在没有理论框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逐步建立会计原则和准则。它从实用主义出发,按照企业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收益和其他概念,同时充分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是多年来一直在发展的"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和英国会计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4统一会计型 这种模式的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方式。它要求各个组织或单位都应执行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按制度规定的统一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披『露』及列报。与宏观经济模式相比,它在国民经济范围内更强调高度统一『性』,因此适用于『政府』宏观调控及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需要。实行集中计划经济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常采用这种会计模式,法国因实行会计总方案也被认为是这种会计模式的典型国家。 上述mueller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仅对会计模式进行大类划分,没有等级层次,并存在一定的交叉。以美国为例,会计的主要特征是独立发展模式,但其对公用事业单位则采用统一会计模式。 (2)nobes的分类 mueller的环境分类法由另一位西方会计学者c.w.nobes(1983)作了进一步的扩展。nobes受生物学中多层次分类法的启发,借用物种进化术语对西方国家的会计计量实务进行划分,提出了等级体系的假设『性』分类模式。为了便于了解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异程度,他按照纲(class)、亚纲(subclass)、科(fami-ly)、种(species)的层次逐层对会计模式加以细分,与mueller一样,nobes在分类时也没有明确提及文化因素的影响。图示清楚地告诉人们,他先将各国会计实务按面向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分为两大类,然后在以微观经济为基础的类别中,进一步分为: (1)以企业经济学为指导,注重理论的会计模式,如荷兰。 (2)较多考虑企业实务,受实用主义影响较深,起源于英国,而后发展为美国模式,为一系列的国家所采用。具体有: 1迄今仍受英国影响的模式。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还包括属于英联邦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2后来受美国影响较深的模式。包括美国、加拿大。 在以宏观经济为基础的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也有两种不同形式: (1)受『政府』政策及宏观经济理论影响较多的模式,如瑞典。 (2)『政府』依据税制或法律指导会计实务,可分为: 1以税制为基础,包括西班牙、比利时、法国、意大利。 2以法律为基础,如日本、德国。 这些程度不等的差异的产生,在于nobes选择了九个鉴别因素作为进一步分类的依据。它们是: (1)上市公司报表使用者的类型; (2)法律或准则详细规定及排除判断的程度; (3)税务规则在计量中的重要『性』; (4)稳健主义/审慎『性』(如建筑物、股票、债务的计价方面); (5)历史成本应用的严格『性』(在历史成本报表中); (6)在主要和辅助账目中重置成本调整的可能『性』; (7)合并实务; (8)计提大量备抵(不同于"准备")和均衡收益的能力; (9)企业间会计规则运用的一致『性』。 nobes多层次多标志分类法着眼于各国会计实务分歧力量的比较,因此其在显示同一会计模式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会计模式之间差距的大小及相互关系方面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迄今为止,不管以微观经济还是以宏观经济为基础所作的会计模式的划分,极少超出他的范围。这种方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会计模式的划分方法,而且有可能影响国际会计概念的未来发展。 3.归纳法下会计模式的划分 frank和nair的分类 与前述演绎推断法不同,运用归纳法对会计模式进行划分首先得从单个国家会计实务的分析开始。这方面所作的工作以nair和frank贡献最大。他们根据普华会计师事务所(price waterhouse)1973年对38个国家会计实务所作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之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这38个国家1973年的会计实务,就会计计量而言,可以分成4种模式(参见表1.3),分别以英联邦、拉丁美洲、大陆欧洲和美国模式为特征;但就会计披『露』而言,则可分成以联合王国、德国、法国、美国、智利、瑞土及瑞典等国为首的7类会计模式(参见表1.4)。这项结果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与前面有关各国会计制度的研究也能基本上保持一致。但是,以会计计量为标准划分出来的4类国家集群与以会计披『露』为标准划分出来的7类国家集群之间的差异却无法合理地予以描述与解释。按会计计量划分的4类国家集群(1973年资料)英联邦模式拉丁美洲模式大陆欧洲模式〖〗美国模式联合王国阿根廷比利时美国巴哈马巴西联邦德国日本爱尔兰智利意大利墨西哥斐济哥伦比亚西班牙巴拿马牙买加埃塞俄比亚瑞士菲律宾肯尼亚印度瑞典(6)荷兰巴拉圭委内瑞拉新西兰秘鲁(8)巴基斯坦乌拉圭罗得西亚(10)新加坡南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4)按会计披圳划分的7类国家集群(1973年资料1234567联合王国玻利维亚比利时加拿大阿根延瑞典瑞士澳大利亚联邦德国巴西墨西哥智利巴哈马日本歌化比亚荷兰埃塞俄比亚爱尔兰印度法国巴拿马乌拉圭斐济巴基斯坦意大利菲律宾牙买加秘鲁巴拉圭美国肯尼亚西班牙新西兰委内瑞拉罗得西亚新加坡南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frank和nair对普华所搜集的1975年38国资料按同样方法再一次作了分类。与1973年结果相比,除了分类有所变动之外,会计计量方面增加了智利作为一个单一的"国家集群"(参见表1.5),而会计披『露』方面的划分则极为类似,仍是7类国家集群。同样,这次实证结果也无法给出合理的描述或解释。 按会计计量划分的5类国家集群(1975年资料) 1.联合王国模式2.拉美/南欧模式 3.北欧/中欧模式4.美国模式5澳大利亚阿根延比利时百慕大智利巴哈马玻利维亚丹麦加拿大斐济巴西法国日本(1)伊朗哥伦比亚联邦德国墨西哥牙买加埃塞俄比亚挪威菲律宾马来西亚希腊瑞典美国荷兰印度瑞士委内瑞拉新西兰巴基斯坦扎伊尔(7)尼加拉瓜巴拿马(8)罗得西亚巴拉圭新加坡秘鲁南非西班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联合王国(13)(14)由于归纳法分类缺乏层次且存在分类结果有时无法解释的问题,frank和nair曾试图用一些解释『性』因素来评价其所划分出来的各类国家集群会计模式。他们发现,当诸如语言(作为文化的替代物)、经济结构、商务联系等变量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按会计计量的国家集群与按会计披『露』的国家集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遗憾的是,他们关于(1)文化和经济变量与会计披『露』实务联系更密切,以及(2)商务变量与会计计量实务联系更密切的假设也没有得到实证方面的支持。 geonge watt、r.hammer和m.bulge的分类 geccewatt、r,hammer和m.burge三人认为,跨国公司应该按照所在国的会计报告和会计准则及其货币单位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同时,为了便于他国使用上的方便,还须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辅助的财务报表。他们在1977年根据4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与美国公司组织非常相似的企业组织形式的资料,按特定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对包括美国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作了大规模的分类。 根据各国不同的审计方式,可划分为四类: a:要求由独立的会计师审查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该类别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哥伦比亚、丹麦、联邦德国、中国香港、印度、以『色』列、牙买加、加纳、荷兰、新西兰、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罗得西亚、新加坡、南非、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b:全部或大部分公司必须指定一名或几名法定稽核员,以公司经营规模的大小、企业类型、证券上市情况等为标准,确定须经独立会计师审查财务报表的企业。该类别包括阿根廷、巴西、希腊、日本、墨西哥、挪威、瑞典、委内瑞拉等国家。 c:全部或大部分公司必须指定一名或几名不是独立会计师的稽核员。该类别包括比利时、智利、法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意大利、黎巴嫩、西班牙、瑞士等国家。 d:除少数几家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需要审计财务报表外,不要求审计其他公司的财务报表。该类别包括巴哈马、玻利维亚、阿曼群岛、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荷兰、巴拿马、布隆迪、乌拉圭等国家。 根据公允披『露』信息的程度,可划分为六类: 1.公允披『露』信启的程度基本上与英国会计相同,仅在次要范围内有细小的差拐u。这包括阿根廷、百慕大群岛、加拿大、丹麦、印度、爱尔兰、牙买加、墨西哥、荷兰、新西兰、秘鲁、菲律宾、罗得西亚、委内瑞拉、南非、英国、美国等国家。 2.与1相比,在披『露』信息的数量和范围上有较大差别。这包括巴哈马、巴巴多斯、尼日利亚、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 3.很多法定披『露』要求接近美国会计准则,但有些计量原则是美国所无法接受的。这包括智利、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 4.原则上承认公开披『露』,但实际上做不到。这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 5.税制影响占支配地位。这包括奥地利、比利时、玻利维亚、法国、意大利、希腊、卢森堡、巴拉圭、葡萄牙、瑞典、乌拉圭等国家。 6.法规并不要求使用美国公开披『露』原则。这包括西班牙、瑞士等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归纳法进行会计模式的划分,其据以研究的调查资料可能缺乏可靠『性』和相关『性』。前述nair和frank的研究结果因此遭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例如,nobes和parker(1995)指出,frank和nair使用的"普华1973年和1975年资料"来自对38国少数审计人员所作的问卷调查,不但这些资料中可能会有错误,所设计的问卷对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存在误导作用,而且问卷内容的设计过多着眼于细微末节,反而忽略了重要问题。radebaush和gray(1993)则认为,该研究最大的问题出在问卷未能区分调查结果是指当地会计规定还是实际会计做法,因为某些国家会计规则(法定和非法定)的有关规定和实务『操』作中常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根据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调查资料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在国际会计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外会计学者和会计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通过上述各种模式划分的介绍,我们也能看到,目前的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一些关于国家集群或会计模式的划分尚很粗糙,在环境因素与各国会计实务之间建立的只是普遍的、一般的关系;况且所有的分类研究都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会计制度及实务的影响,因此还有赖于今后继续努力,使之日趋完善。 由于条件所限,我国会计界对会计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本专题主要介绍了西方的研究情况和有关成果,以求对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三、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就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来说,在与境外企业联营或进行跨国投资之前,进出口货物、提供/接受对外劳务是其拓展业务的主要方式,这些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外币应收款或外币应付款需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然而,当上述企业涉及国外投资业务或在境外设立分支、附属机构时,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便也因此成为跨国经营企业在会计处理上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被认为是国际会计难点之一。本节将围绕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相关问题展开阐述。 1.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概述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是指将以某一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为另一特定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程序。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有多种目的。例如,在母公司拥有境外子公司的情况下,为综合反映跨国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由于境外子公司通常是采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前必须将纳人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母公司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还比如,为了向外国股东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本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将以本国文字表示的财务报表翻译成外国文字表示的财务报表时,也需要将本国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某一外国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以便国外的股东、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阅读和使用。此外,为了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而提供的财务报告,也需要在文字翻译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将本国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为相应的外国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 作为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重新表述会计程序,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涉及折算货币、折算汇率的选择以及折算汇兑损益的处理等问题。首先,选择恰当的折算货币,有必要弄清楚以下一些相关的货币概念。其中,报告货币是指母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所用的货币。外国货币是指不同于报告货币的任何货币;当地货币是指国外企业所在东道国的货币,也是母公司的外国货币;功能『性』货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既可以是报告货币,也可以是外国(或当地)货币,关键取决于进行报表折算的国外附属企业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次,由于汇率的波动,外币财务报表折算还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外币财务报表各个项目折算的汇率应该采用何种为宜?是按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按原人账的历史汇率折算,还是按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2)折算汇率与原人账汇率不同所产生的外币折算差额应如何处理,在财务报表上应如何反映? 以上问题不仅影响资产负债表上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也将影响收益表上利润的计算。 2.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目的不同,其折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从目前世界各国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情况来看,各国所采用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单一汇率法和多种汇率法两大类。单一汇率法主要是现行汇率法;多种汇率法主要包括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以及时态法等三种折算方法。以下逐一加以介绍。 (1)流动与非流动法(current-noncurrent method) 流动与非流动法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在美国已被一般地接受,是广泛使用过的一种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它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按照流动『性』质,划分为流动『性』项目和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按照各项目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流动项目类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照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对于非流动项目类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则按照原来人账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其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收益表中的各个项目,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按照相关资产人账时的汇率折算外,其他的收人和费用项目均按照当期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正如现行成本学说的代表chambers指出,流动与非流动法的缺陷是,把存货列为流动『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将导致折算结果与事实不符。因为存货与现金相比,受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不同,汇率变动可使现金贬值或升值,但它不会直接影响到存货价值,除非存货被出售。另外,长期应收款与长期应付款如果按历史汇率折算也不符合实际。因此,1965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第6号意见书对此作了修正,将长期应收款和长期应付款改为以现行汇率折算。但这样做又违背了根据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来选择折算汇率的原则。另外,choi也认为这样的分类太简单,根据这样的分类来选择折算的汇率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存货。由于折算的汇率不断地在变动,如果存货按现行汇率折算坝0折算后的利得或损失并不是真正实现的利得或损失,还不能在企业本期损益中进行确认。 (2)货币与非货币法(monetarynonmonetary method) 这种方法1960年由samuel hepworth第一次提出,并得到了全美会计师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的支持。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将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其中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各项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金额固定的长短期债权。货币『性』负债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各项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金额固定的各项负债。除货币『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都是非货币『性』项目。 采用该法进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对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于非货币『性』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原人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收益表中的项目,除了折旧费用及摊销费用按照取得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所有的收人和费用项目均按当期的平均汇率折算;至于销售成本则根据"期初存货十本期购货一期末存货一本期销货"的等式对存货和购货分别拆算后计算确定。这是因为期初和期末存货项目是按照不同时点的历史汇率折算的,本期购货则是按当期平均汇率进行折算。从总体上说,收益表项目的折算和流动与非流动法基本相同。 当企业存货、证券投资和固定资产减值等非货币『性』资产按现行市场价值计量时,这一方法就显得不够合理了,而应以货币『性』资产对待,以弥补该缺陷。 (3)时态法(tempora lmethod) 这种方法由i eonard lorensen于1972年提出,也称为时间度量法。它是针对货币与非货币法的缺点提出来的。该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只是一种计量变更程序,是对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财务报表折算只能改变计量单位,不能用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应根据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发生的时态来选择采用的汇率。 在时态法下,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统一按照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按历史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按照历史汇率折算,对于按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按照现行汇率折算;对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其实收资本按照股份发行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也都按照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则为轧算的平衡数。对于收益表中的收人和费用项目则按照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如果收人和费用有关的交易发生比较频繁坝u可以采用当期加权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折旧费用及摊销费用,则要求按照取得有关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销售成本则要求在对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按照不同的适用汇率分别折算后计算确定。总之,时态特点和货币价值密切结合在一起。 时态法的实质在于,折算后的财务报表各项目应当保持该资产和负债项目在子公司原外币财务报表中的计量基础,也就是说,折算后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计量基础不应发生变化。同样,这种折算方法也存在着争议,比如,有些项目的时态难以确定,会影响到如何正确选择汇率;以及当子公司都以各自公司的利益为基础来决定汇率的选择时,由于各子公司所选择的折算汇率各不相同,据此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将会缺乏一致『性』。 (4)现行汇率法(current rate method) 现行汇率法也称期末汇率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折算方法。这一折算方法是采用资产负债表日(会计期末)的现行汇率,将外币财务报表中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所有的收人和费用项目全部统一按照期末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只对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在现行汇率法下,子公司收益表中的收人和费用项目也可以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现行汇率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并且折算后的财务报表仍能保持折算前的财务状况的各比率关系。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假设子公司的所有资产都暴『露』在外币汇率的风险之下,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下面以简单的图表比较方式说明以上四种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主要区别与具体应用。墨西哥附属公司资产负债表 比索贬值前比索贬值后($0.13=p1)比索($0.13=p1)现行汇率法流动非流动法货币非货币法时态法(p)($)($)($)($)〖〗($)资产现金3000480390390390390应收账款6000960780780780780*存货900014401170117011401170固定资产(净额)180028802340288028802880总计360057604680522054905220负债与业主权益应付账款900014401170117011701170长期负债120019201560192015601560股东权益150024001950213027602490总计360057604680522054905220折算风险(p)--15009000(12000)(3000)折算利息(损失)--(450)(270)36090?假定存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若存货按历史成本计量,则时态法与货币非货币 法得出的结果相同。 由于在不同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下,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同,即要求用现行汇率或期末汇率折算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将暴『露』在外汇折算风险之下,而采用历史汇率折算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则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上述四种方法对应的折算风险与折算损益也不同。墨西哥附属公司资产收益表 比索贬值前比索贬值后($0.13=p1)比索($0.13=p1)现行汇率法流动非流动法货币非货币法时态法(p)($)($)($)($)〖〗($)销售收入400064005200520052005200销售成本2000320026002600320032001折旧11800288234288288288其他费用800012801040104010401040税前收益10 2001 6321 3261 272672672所得税3060490398398398398折算利得(损失)(450)(270)36090净收益(损失)p7 142$1 142$478$604$634$634注:1假定期末存货减记为市价。 3固定资产估计寿命为10年。 为便于比较,本例将折算损益一律反映在本期收益表中,会计实务中因折算方法的不同,汇率波动产生的折算差额既可能反映在收益表中,也可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3.美国外币折算规范 美国是世界上跨国经济业务较发达的国家,也是对外币折算制定有明确准则的国家。在美国,外币折算的准则规范经历了一些不寻常的演变。 在1965年以前,许多美国企业在外币折算实务方面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39年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第4号《国外经营活动与外汇》的影响,按流动非流动法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折算,折算损失在当期确认,折算利得以暂记账方式进行递延,直至以后有折算损失时再借记冲抵。此后重述与修订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对沿用的处理方法作了某些变动,即允许在特定情况下的存货按历史汇率折算;允许在发生重大或持久的汇率变动之前,为取得长期资产而发生的长期负债按现行汇率折算;由长期债务而产生的折算差额可作为有关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处理。1965年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第6号意见书,同意所有外币应收款和应付款按现行汇率折算。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取代会计原则委员会后着手解决的难题之一,就是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1973年12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sfas《外币折算信息的揭示》,要求企业在没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解决外币折算问题前,须揭示其会计政策及有关的定量金额。1975年10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sfas 8《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会计》。 第8号准则要求采用时态法对外币交易按最初的即期汇率人账;对发生的外币应收款和应付款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汇率予以调整;折算损益不允许递延,必须与外币交易损益一起在汇率变动的当期直接计人收益表中。上述规定看来简单易懂,但影响却十分明显,并且引起了剧烈的争论。 第8号准则认为,折算的目标是为了编制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有两个要点:一是以美元来衡量和表示;二是按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用外币来衡量和表示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和费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对附属公司报表进行重编后才能折算。由于世界范围内各国已制定的会计原则和实务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很难使附属公司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记账。这样,就无疑意味着附属公司要置备符合当地所在国公认会计原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两套账册。 根据第8号准则的时态法要求,现金、应收款和应付款按现行汇率折算;以历史交易价格入账的资产、负债按历史汇率折算;以现行或未来交易价格计价的资产、负债按现行汇率折算;营业收入和费用除销货成本、折旧按有关资产的历史汇率折算外,按近似于交易发生时实际汇率或平均汇率计算;在当期收益表中确认折算损益。 第8号准则对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在国外附属公司的水平上按附属公司所在国货币和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来对存货计价。当然,为了折算目的,要以美元来进行测试。这就是说,按历史汇率折算的成本与按现行汇率折算的市价相比较,从而决定按美元表示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按成本计价的存货是按历史汇率折算的,按市价计价的存货是按现行汇率折算的。 例如,附属公司存货成本fr2040,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市价frl800,购货时汇率$1=frl.70,资产负债表编制日汇率$1=frl.20。未经折算前按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存货计价应为fr800(市价)。经折算,市价fr800按现行汇率$1=frl.20折算成$1500(=fr800/$1.20),成本fr2040按历史汇率$1=frl.70折算成$1200(=fr2040/$l.70)。为此,按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存货计价应为$1200成本。 不少实务工作人员抱怨这种计算方法。因为,存货周转较快,按历史汇率折算要记录每一笔交易的驸属公司货币成本的汇率。他们认为,应像现金和应收款那样按现行汇率折算。 1981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sfas 52《外币折算》,正式宣布取代sfas 8。第52号准则公告的主要特点是:可根据情况采用控股公司货币观点和附属公司货币观点。外币折算的目的是要求完成以下程序: (1)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反映企业每一组成实体以功能『性』货币计量的财务成果和相互关系。 (2)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现金流量和权益上的汇率变动对企业的预期经济影响相一致。 第52号准则从讨论、征询意见到公布历时达四年之久。它的主要目的是想弥补第8号准则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想选择一种更恰当的报告货币使折算能更恰当地反映原来财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与第8号准则相比,第52号准则在折算的目标、概念和一些观念上有了明显的改变。表现在: (1)折算目标的改变 第8号准则中为折算目标下的定义是:"以美元重新计量和表示的那些用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第52号准则中则定义为:"在合并报表上反映财务成果以及其功能『性』货币计量的各个合并实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第8号准则对外币折算的目标是要求用美元统一计量和报告实务,第52号准则则允许用任何一种货币计量,但要求用美元统一报告实务。 (2)计量观念的改变 第52号准则引进了功能『性』货币这一新的计量概念,用以区别计量和报告。所谓功能『性』货币,通常是指一个实体从事经营和发生现金流量的主要经济环境下的货币。而报告货币则是一个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货币。如果这一实体的经营活动是相对自主的,并非是控股公司经营活动的延伸,且在国外形成一个独立实体,它的功能『性』货币就是附属公司所在国的当地货币。如果这一实体的经营活动是控股公司经营活动的延伸,它的功能『性』货币就是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折算的先决条件在于确定功能『性』货币是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还是附属公司所在国货币。 (3)净投资概念的改变 第52号准则对净投资的概念是把每一个国外附属公司实体看作一个独立的组织,而不是一个跨国公司的部门或分支机构。因而,把国外经营区分为国内控股公司的延伸和基本上自给自足、独立自主不依赖控股公司的经营两大类。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四章WTO与国际私营企业财务管理(2) (4)折算损益实现概念上的改变 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经理们对如何报告折算损益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赞成第8号准则所使用的方法,即将折算损益视为已实现的损益,在收益表上列报。第52号准则建议,如果一个经营实体的功能『性』货币不是报告货币,那么,在将该实体财务报表折算成控股公司报告货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折算调整数不应包括在报告期收益中,而应作为股东权益的组成部分单独反映。 此外,确认外国经济环境是否属于高度通货膨胀经济(指3年内累计通货膨胀等于或大于100%)对如何折算是一个关键。假使外国属高度通货膨胀经济,那么控股公司的报告货币是功能『性』货币坝u要用时态法予以重计,重计产生的损益列作当期损益,重计后再用现行汇率折算,这时将折算损益根据第52号准则单独以折算调整数列示在股东权益下。 四、信息技术与网络财务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财务报告已从纸质形式向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 report)形式转变,这为日益全球化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更为及时、便捷的信息。然而各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列报形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如何提高网络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与可理解『性』,建立并推行统一的网络财务报告,成了网络时代m及其他会计协调化组织与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 1.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过去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及部门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非专利的文件描述标准,目前,这个标准为多媒介网络传播的混合国际商业语言。网络文件为具有交叉索引--超文本链接--的任何文件提供了超文本链接的信息资源,用户在阅读一个文件时,可根据文件中设置的链接,调出链接所对应的文件。一个文件中可以有多个链接,如有需要可以逐一调出。调出的文件中还可能设置了许多链接,可追溯查阅。 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的生产成本,扩大了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网络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可以沏览静态的页面文件或从企业数据库中下载后阅读、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万维网上的企业财务报告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它能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成本,使实时报告成为现实,增加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允许在企业的基础数据上使用分析『性』工具,增强了企业财务报告对世界上任一有计算机地方的渗透力。在宏观层面上,互联网上的企业财务报告对于经济全球化而言也是一种惠益,因为它能给相关的企业及其客户都带来利益。 2.网络技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冲击 (1)贸易方面 内联网和互联网推动了电子商务(e-ccmerce)的蓬勃发展。电子交易不但摆脱了传统交易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交易成本较低,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可在全世界推销产品,而顾客也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选择其所需的商0品。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推断,到2002年,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完成的交易额将超过3 000亿美元。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开展b-b(business-business)的电子贸易,然而,因绝大部分企业之间不曾接触,因此需要获取便捷、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以了解对方的背景。电子贸易双方要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在线的企业报告信息,以提高电子商务伙伴之间的信任水平。 (2)金融方面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尤其给股票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全球目前已有1 000多家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实时投资、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一些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管理机构也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服务管理(陈少华,1998)。1999年第一季度由cred tsuse first boston的分析表明,美国每天网上股票交易达50万次,占总交易额的16%,美国最大的在线证券公司代表着几百万个人投资者(reuters,june,1999)。尽管在线股票交易的发展在美国最为迅速,在线经济类证券商在其他几个证券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也相当活跃,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西兰和新加坡。 股票在线交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利用网络进行买卖决策与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证券交易手续费的降低又致使个人投资者提高交易量。一批所谓的"日交易者"(指利用网络迸行短期投资,经常在交易的当天轧平头寸的零散投资者)活跃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除了几百万个人投资者直接通过网络交易外,出于研究目的而利用网络的也大有人在。尽管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个人投资者是如何运用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或其他与会计相关的在线信息,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网络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散户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对专业投资分析家来说,尽管他们能取得非公开的信息资源,但除通过会议电话与公司直接联系外,网络仍然是其研究分析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全球化经营方面 根据rahaman et al.(1999)的观点,无论是资本市场、产品市场或劳务市场都将快速地向单一的全球化市场发展。持续的跨国并购浪『潮』意味着许多企业都把自己定位成全球企业,例如,克莱斯勒与奔驰的并购暗示着这些公司不再把自己定位成美国企业或德国企业,而是全球『性』的企业。巨额跨国投资的增长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表9.1显示了跨国债券与股票投资交易的增长。跨国证券交易占国内生产总值(fdp)的百分比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美国493589135213230日本2862119659691德国573357172253334法国-52154187313415意大利11427253672640加拿大392765189358331?包括居民与非居民的总证券交易。 资料来源:国际结算银行,1999年3月31日。 随着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开展,企业的产品链与资金链已跨越国界,企业的国别身份开始淡化。但全球化经营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与电信技术的融合,信息的全球流动对企业全球化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技术使企业能在世界的不同区域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开展经营,将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直接连接起来。 (4)市场监管方面 网络带来的信息革命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全球市场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信息与投资都将摆脱国家与国界的限制,然而这种全新的、复杂的及不稳定的环境对诸如会计等专业服务的需求将日趋明显,这些服务将通过提供可靠的信息为信息使用者增加价值。然而,当缺少有效的国际监管体制时,单一的国家不再能够有效地实施监管权,因此必须建立国际通用的行为准则或标准以控制跨国活动,其中当然包括像通过网络与电子方式传播信息的活动。 五、网络企业财务报告的兴起 robert elliott在其所写的"第三波"(third wave,1992)中提到,"信息技术(it)正改变着一切。它正逐步取代工业时代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它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创造财富的后工业时代……如果会计信息的目标是为了支持企业作决策,随着管理决策类型的转变,自然可以期待会计模式的变革--包括内部会计与外部会计。"(elliott,1992,61.)网络意味着全新的报告环境,给企业财务报告内容以及报告形式均带来许多变革。 为了适应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变化,满足世界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许多企业已经抓住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在鼠标点击之间,超常数量的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可以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目前,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成了纸质报告的补充,对许多用户来说,甚至逐步取代了纸质报告。所谓网络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万维网或与互联网相关的传播媒介披『露』企业各项经营与财务信息,并将反映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的财务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随时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变动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 网络财务报告的兴起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信息的网络传播比纸质传播便宜,因此"增加"了信息发布者的价值;其次,总体企业报告,特别是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短期即时价值,网络的即时交流又给信息接收者增加了价值;再次,虽然企业报告信息的价值随时间而递减,但在纵向比较与跨部门的横向分析中仍需再利用相同的信息,而网络报告较易存档;最后,网络可以利用在纸质报告中不可能的交互式形式传播信息。 会计准则制定者对网络财务报告的反应 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许多会计职业团体的关注。1998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战略计划文件"重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未来"中提到:"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与光盘等方式更快捷、更大量的发布财务与其他信息。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几年前还不能提供的高质量信息成为可行,企业还可以提供实时报告,这种变革呼唤改变财务报告准则『性』质。同时,准则制定者可能需要寻求新的机制以适应新兴信息技术快速革新的报告实务。" 最近的研究报告有美国ai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关于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的jenkins报告以及elliott保证报告,加拿大cica(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的"视觉报告"(vlsionreport)及其保证服务特别工作组报告,苏格兰的icas(lnstitu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scotland)的"企业报告--不可避免的改变",英国的"增值的职业界--2005年的特许会计师"。这些研究报告一个共同的课题是研究信息技术引起会计模式、会计沟通、沟通保证的『性』质以及职业团体自身的变革。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项目,并于1999年11月12日发布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该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有6章,包括对22个国家每国的30个公司(即共660个公司)的网站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提出行为准则讨论稿。该报告分析了急速变化的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环境,特别关注万维网的活动。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向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政策制定者说明企业报告发生的变化,并阐述这些变化对会计和企业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识别这些变化对未来制定会计准则中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推荐一套办法以解决电子企业报告中已发生或将会发生的问题,以确保向企业和财务信息的用户传播高质量的信息。 六、世界范围会计原则的重大差异 各国会计的多样『性』毫无疑问使财务分析师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困难重重。就一些主要的计量问题来说,如果我们选择美国、英国、荷兰、瑞典、德国、瑞士、法的收益表中净收益与按国外读者所在国的会计原则编制的收益表中净收益金额相协调;跨国公司必须按读者所在国会计原则重新计算若干有选择的财务报告项目,年报以读者所 在国的语言书写,但是货币单位仍采用公司所在国的货币。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某公司主要的投资者或债权人来自其他国家,而跨国公司采用的会计原则与读者所在国的会计原则又有很大不同。如果各个跨国公司都采用计算机化的会计制度坝u采用这一方法,就能以较少费用提供这方面的数据。 1.编制辅助财务报告 跨国公司为本国的信息使用者编制主要的财务报告,是采用本国语言、货币单位和会计原则进行的。对国外读者坝u须按读者所在国的语言、货币单位和会计原则重新编制辅助的财务报告。许多日本的跨国公司就采用这种"主要一辅助"1方法,它们的股票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买卖,就是按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英语和美元编制辅助的财务报告。 2.按世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之所以制定世界范围适用的国际会计准则,目的在于消除全世界会计原则中"不必要"的差异。由于这一方法试图超越一个国家的会计原则,适应世界范围的信息使用者,所以,就不必为不同国家读者编制单独年报,编制一套财务报告就足以满足全世界范围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实务中,少数跨国公司也试图综合它们认为是最好的各国会计准则,以发展它们自己的"世界"会计准则,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常见。英荷壳牌石油联合企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采用的会计原则与美国、荷兰、英国的会计原则相一致。 3.美国与英国会计差异的影响:一种定量分析 美国会计与英国会计同属于盎格鲁一萨克逊系统,在会计传统、会计职业界的强大影响力、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拥有大量的职业投资团体等问题上具有相当大的共『性』。照理说,两国间的会计差异应该极其微小。然而,如表10.5所示,两国间依然存在许多重大的会计差异。因此,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是,这些差异是否会对资产计量和收益计价带来系统『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检验一下美国和英国会计原则之间的差异是否给收益带来整体上的影响。 我们知道,"稳健『性』"对计量实务是一重要影响因素。c.w.nobes指出,在稳健『性』方面,美、英两国至少存在14处会计差异(参见表10.6)1。下面以美国gaap为基础,对英国gaap下计算出来的英国报告收益和按照美国gaap调整后的英国收益之间的关系作一评价。首先,美、英两国会计差异对收益结果的影响可以用相对稳健『性』加以描述。如s.j.gray所述,稳健指数可采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2. 1-(ra-rd)ra 其中:ra--调整后收益(或收放); rd--披『露』的收益。在对英国和美国会计原则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上述公式则转换为 1-美国gaap下的收益-英国gaap下的收益美国gaap下的收益指数值大于1意味着英国gaap下的收益所具有的稳健『性』比美国gaap下的收益小;指数值小于1意味着英国方法下的收益所具有的稳健『性』比美国方法下的收益大;指数值等于1表明英国会计原则和美国会计原则对收益的影响效果相同。上式以美国gaap下的收益为分母,旨在提供一种与英国gaap下的收益相互比较的基准。下面通过两个例子对指数的效果加以说明。 例1:英国gaap下的收益£110百万,美国gaap下的收益£100百万: 系数1=1-100-110100=1.1 例2:英国gaap下的收益£90百万,美国gaap下的收益£100百万: 系数2=1-100-90100=0.9 建立了稳健总指数后,使有可能通过采用下列公式构建部分调整指数,建立各项单一调整的相对效果。 稳健部分系数=1-部分调整美国gaap下的收益 例如: 百万英镑 英国gaap下的收益120 按美国gaap调整: 递延税款(15) 商誉摊销(5) 按美国gaap的调整收益100 稳延总指数1.2 根据上式: 递延税款部分系数=-(-5)100=1.15 商誉部分系数=1--5100=1.15 美国-英国会计原则对稳键『性』的不同态度〖2〗美国更稳键英国更稳键1.资产计量基础√2.企业合并√3.合并财务报告√4.商誉的会计处理√5.外币折算√6.存货计价√7.不动产投资√8.利息成本资本化〖3〗√9.研究开发支出√10.计算机软件资本化√11.包括品牌等无形资产√12.税务会计√13.非常项目√14.每股收益√稳健部分系数例如:英国gaap下的收益按美国gaap调整:递延税款商誉摊销按美国gaap的调整收益稳健总指数根据上式:若英国公司向美国sec提交财务报告1,则按格式20-f提交给sec的报告中包含了英国gaap下的收益与按照美国会计原则应该得出的收益之间的调整。因两国规定不同,来自每项会计原则的结果都分别予以量化。除了量化的差异之外,会计政策对公司的影响还以附注方式加以说明,从而对英国和美国会计实务之间的差异做了一番深人的透视。 在格式20-f中披『露』的调整可用于测试英国gaap非常项目前的收益是否较美国gaap收益欠稳健,或者反过来说,美国报告实务较英国报告实务更为稳健。由于上述数据由公司自身提供,且须经过审计,因此其比任何为国际差异而调整公司报表的独立尝试的结果都要来得可靠。 公布美国gaap调整结果的37家英国公司由paulineweetman和s.j.oray所作的一项研究进行考证。结果发现,这些调整在列报上并不一致:有些公司的起点是非常项目前收益,而另一些公司的起点则是非常项目后收益;有些项目,如与中止经营有关的项目,有些公司把它归人非常项目前收益,而另一些公司则把它归人非常项目后收益。理由是,在英国,非常项目前的收益项目是计算每股收益从而考核投资业绩的重要指标,所有数据因此重新以英国非常项目前收益为起点。这项研究表明,其间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且美国gaap在1985~1987年间关于收益的计量比英国gaap下计量的收益更为稳健。极为显然的是,英国收益因会计原则差异的结果平均比美国收益高9%~25%(见表10.7)。 英国gaap和美国gaap对收益的影响比较: 英国和美国报告收益间百分比差异汇总(采用所计算指数的中值): 年份合计商誉摊销递延税款其他余值1985+16.6%+10.3%+3.5%2.8%1986+9.1%+9.7%+1.2%-1.8%**1987+25.2%+18.1%+4.5%+2.6%?与美国gaap相比,英国gaap对收益具有正效应。 ??与美国gaap相比,英国gaap对收益具有负效应。 资料来源:p.weetman and s.j.gray,"international tlnancl alanalys is and。mparatlve corporate performance",jour.lcll of lutelatonal financial mment and account。(sumrneri-autumn,1990),p.128. 以收益的5%和10%水平为约略估计(rule-of-thumb)重要『性』限制,指数值同样按照会计重要『性』方法加以归集,表10.8列示了指数集群及其范围。尽管图形分布朝较不稳健的英国报告收益方向倾斜,但它同时也表明,对特定公司来说,一项会计政策变更可以给收益带来重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最常发生的调整项目是商叁誉摊销和递延税款,其中当按照美国报告收益百分比计量时,商誉摊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由于商誉摊销项目通常不大会出现在英国损益表中,美国收益和英国收益之间平均约18%的差异主要因该项因素所致。 上表所示会计重要『性』分类下所归集商誉的中值指数分布证实了,相对高的指数值大于1.0,值域在1987年也扩展到3.693。总而言之,美国和英国会计原则之间的差异表明,就其对收益的定量影响而言,在实务中,英国gaap稳健不足,换句话说,将英国gaap和美国gaap的稳健『性』加以比较,后者更为稳健。该结论显然与具有相似会计结论的两个主要盎格鲁一萨克逊国家期望出现的结果大相径庭。既然如此,一个棘手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对于和英、美具有截然不同会计传统的其他国家来说,它们到底与英、美的差异有多大?稳健总指数 重要水平指数值1985年1986年1987年美国利润比美国低10%或更多≤0.09493英国利润比美国低5%~10%0.9001~0.90500321英国利润在美国利润的±5%范围内0.9051~1.9049911710英国利润比美国利润高5%~10%1.0500~1.0999344英国利润比美国利润高10%或更多≥1.100161519〖3〗373737范围:最低值〖3〗0.5060.1800.586 最高值〖3〗5.0932.87511.313资料来源:weetman and gray,"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cparative corporate performance",jourmal of lnterm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sommer-autumn 1990),p.17. 商誉摊销:稳健部分指数 重要水平指数值1985年1986年1987年美国利润比美国低10%或更多≤0.09000英国利润比美国低5%~10%0.9001~0.90500000英国利润在美国利润的±5%范围内0.9051~1.90499201711英国利润比美国利润高5%~10%1.0500~1.0999659英国利润比美国利润高10%或更多≥1.10071113〖3〗333333范围:最低值〖3〗1.0000.9940.998 最高值〖3〗1.5542.8043.693七、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 1.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概述 风险是人们因为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风险管理就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的过程。即风险管理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来阻止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的过程。 跨国公司的许多子公司或附属公司是设立在国外的,所以跨国公司有许多外币业务。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突然变动可能给跨国公司带来经济上的得益或损失。所以跨国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阻止汇率变动对其带来的损失,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且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可以使跨国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更加稳定,从而减少未来盈余的不稳定『性』,增加末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 2.浮动汇率制下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内容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预测汇率的变动、确认并计量汇率变动风险的影响和设计适当的防护策略等三项。 (1)预测汇率的变动 预测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是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制定汇率风险管理计划时,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对汇率变动的方向、时间和大小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通常,用来进行汇率预测的信息包括: 1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会使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减少,其主要表现在黄金价格的上涨,即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的下降。因此,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该国货币的贬值。 2国际收支状况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调整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国际收支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汇率的变动。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顺差,则别的国家对顺差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就大,顺差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的比价就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长期是逆差,则逆差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就小,势必形成逆差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比价的下跌。 3其他如货币政策、外汇储备和融资能力、国家预算、利率差异等 但是根据以上信息,只能预测汇率的变动方向,却很难预测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大小。汇率的变动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不仅仅是受当局经济力量及政治状况的影响,有时甚至国家的一项临时措施也足以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在货币贬值或升值的压力下,一国『政府』往往会采取某些措施,如选择『性』税收(selec-tivetaxes)、进口限制、鼓励出口、汇率控制,等等。 (2)确认并计量汇率变动风险的影响 当外汇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净资产、盈余和现金流量价值的变化时,就存在着外汇风险。传统会计对外汇风险的计量主要集中于折算风险(translation expo-sure)和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但是除了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外,汇率的变动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或称经营风险(opera-tlonal exposure)。 1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计量的是汇率变动对一个企业的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国内货币等价物的影响,它主要涉及货币重述过程(restatement process)的折算损益,是一种末实现的损益。折算风险发生在跨国公司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折算成本国货币时,当某项外币资产或负债以本国货币表示的数值有所变动,就意昧着此项资产或负债面临着折算风险。因此,折算风险只是发生在那些以现行汇率(current exchange rate)而不是以历史汇率折算的项目上。企业总体上所面临的折算风险取决于其受险资产和负债(exposed assets and liabilities)的大小以及外币的贬值或升值情况。当企业受险资产大于受险负债时,如果外币发生贬值,则企业会发生折算损失;相反,当外币升值时,企业会发生折算收益。当企业受险资产小于受险负债时,外币贬值会使企业发生折算收益,外币升值会使企业发生折算损失。 由于折算风险只是发生在那些以现行汇率折算的项目上,所以会计上对外币折算风险的计量也会由于企业所采用的报表折算方法不同而不同。因为不同的折算方法下,各项资产和负债所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下表所示当菲律宾比索贬值的情况下,一个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菲律宾的子公司所面临的折算风险。单一货币折算风险例示 比索贬值后的美元金额($0.03=p1)〖2〗比索美元 ($0.04=p1)现行 汇率法流动『性』非流 动『性』项目法货币『性』非货 币『性』项目法时态法资产现金5000002000015000150001500015000应收账款10000004000030000300003000030000存货900003600027000270003600027000固定资产11000004400033000440004400044000〖2〗3500000140000105000116000125000116000负债和股东权益短期负债4000001600012000120001200012000长期负债8000003200024000320002400024000股东权益23000009200069000720008900080000〖2〗3500000140000105000116000125000116000会计风险(p)〖4〗230000020000003000001200000折算损益($)〖4〗(23000)(20000)(3000)(12000)如表中所示,在现行汇率法下,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要采用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所以子公司受险资产总额是3500000比索,受险负债总额是1200000th索,此时受险净资产是2300000比索。在比索贬值的情况下,子公司的折算损失为23000美元。在流动『性』非流动『性』项目方法下,只有流动『性』项目使用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所以子公司受险资产为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共2400000比索,受险负债为短期负债,共400000比索,所以受险净资产为2000000比索,折算损失为20000美元。同理,货币『性』非货币『性』项目法和时态法下折算损失分别为3000美元和12000美元。由于存货项目是按成本市价孰低法选择市价进行计价,所以在时态法下,存货使用现行汇率进行折算。 假设菲律宾子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单一货币菲律宾比索计价的,但是实务中跨国公司的国外经营业务是涉及到多种货币的,所以跨国公司可以编制多币种折算风险报告,如表11.4所示。表11.4中假设菲律宾子公司生产耐久品在本地、美国以及澳大利亚销售,而原材料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相对于单一币种折算风险报告而言,多币种折算风险报告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表11,4并不是列示跨国公司面临的单一净风险即120000美元,而是报告美国母公司所面临的各币种的不同的外汇风险。而且多币种折算风险报告可以使母公司从各国的子公司处汇集相似的风险报告,对其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各国货币的外汇风险情况作出分析。表11.4多币种折算风险例示 〖2〗菲律宾 (p)澳大利亚元 (d)印度尼 西亚盾(r)美国美元 (d)总计受险资产现金$50000〖5〗$5000应收账款45000$15000〖5〗$40000100000存货9000090000合计185000$1500040000240000受险负债短期债务20000250012500500040000长期债务500003000080000合计7000025001250035000120000净风险11500012500125002交易风险 外汇交易风险也称为外汇结算风险,反映的是以外币表示的交易在结算时,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它主要涉及货币兑换过程(currencyconversionprocess),产生的是已实现的交易损益。与折算风险不同,由于交易风险有实际的外币交易发生,有实际的外币汇兑产生,所以交易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且折算风险是就母公司的角度而言的,而交易风险是就子公司的角度而言的。 对外汇交易风险的确认和计量有两种观点,即"一笔交易观"和"两笔交易观"。在前一种观点下,认为交易风险在会计中不用单独确认,由于外汇交易风险带来的外币的升值或贬值,及其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不用单独设立账户处理,而只要对原业务金额进行加减调整即可。而在"两笔交易观"下,外汇交易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个方面,其产生的损益应单独确认,并设置专门账户进行会计处理。 列示的是菲律宾子公司面临的多币种交易风险报告。表中报告的是如果菲律宾比索相对于澳大利亚元、印度尼西亚盾以及美国美元发生价值变化时,菲律宾子公司所面临的交易风险。例如,当菲律宾比索相对于澳大利亚元和美国美元贬值时,菲律宾子公司会发生交易利得。而如果菲律宾比索相对于印度尼西亚盾贬值的话,菲律宾子公司面临的将是交易损失,即需要更多的菲律宾比索以偿还其外币负债。多币种交易风险例示 〖2〗菲律宾 (p)澳大利亚元 (d)印度尼 西亚盾(r)美国美元 (d)总计受险资产应收账款45000$15000〖5〗$40000100000存货90000〖6〗90000未来销售合约1000010000合计135000$2500040000200000受险负债短期债务20000250012500500040000长期债务50000〖5〗3000080000未业购货合约〖4〗10000〖6〗10000租赁50005000合计7000075002250035000135000净风险〖3〗17500(22500)50003经济风险 传统的会计计量和报告的风险是在某一时点上的风险,即静态的风险,不能反映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或经营风险。经济风险或经营风险计量的是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收人、成本和销售数量上的影响,它反映的是汇率变动的时态影响(temporal effects)。传统的风险报告只关注汇率变动对财务报告日的账户余额的影响,而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区分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编制不同于传统风险报告的多币种的现金流量报告。在此报告中,强调汇率变动对未来预算期间现金流量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改变企业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的价格,而影响其竞争地位。如某美国跨国公司在菲律宾有一家子公司,完全依靠当地的人工和原料进行生产。当菲律宾比索贬值时,会使此家子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因为菲律宾比索的贬值,会使此家子公司的产品价格低于国外同种产品的价格而使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此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提高。 经营风险和折算风险没有丝毫的关系,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也是战略意义上的,而不是战术上的。对于经营风险,企业会倾向于结构『性』的避险措施(structural hedges),包括选择子公司所在的国家和地区,降低其总体上的经营风险。或者母公司通过多角化经营降低总体的经营风险1。 由于经济风险的一些信息在传统会计中难以提供,而且对其也难以进行计量。所以要对其有所了解,就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和实际汇率的变动有很好的理解。而且经济风险涉及的时间较长,牵涉的部门较多,不确定『性』较大,需要会计人员提供多种职能部门和长时期的信息。 (3)外汇风险的防护策略 对各种风险计量好后,企业可以执行一些风险防护策略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风险防护策略包括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balance sheet hedges)、经营『性』避险策略(operational hedges)和合约『性』避险策略(contractual hedges)。 1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 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企业所受险资产和负债的水平来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如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折算『性』风险,公司可以通过借款的方式增加其受险负债,但是企业只有将所借款项投资于非受险资产(nonex-posed assets)上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否则,企业所具有的受险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相同的金额,其折算风险不会有所变化。对于处于货币贬值国家或地区的公司,还可以采取以下防护风险的措施: ●保持维持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所需的最小水平的当地货币现金金额; ●将超过资本扩张所需的利润转移到母公司; ●加速当地货币应收账款的收款; ●延迟当地货币应付账款的付款; ●加速外币应付账款的付款; ●将过量现金投资于当地货币存货或其他受货币贬值影响较少的资产; ●投资于较坚挺的外币资产。 对于处于货币升值国家或地区的公司,当然应当采取和以上措施相反的策略。 2经营『性』避险策略 此种风险防护措施主要集中于影响外币收人和费用的变量上,包括提高销售给货币贬值地区的产品的售价或将产品售往货币坚挺的国家或地区;严格控制成本以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采取结构『性』的避险措施,重新选择生产地点,减少经营风险或改变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来源地;等等。 3合约『性』避险策略 合约『性』避险策略是指企业利用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等进行避险活动。 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所以应对其加以重视。但是由于折算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提供给股东的报告的利润数字,因此各企业也不会忽视它的存在1。 传统的避险措施是有很大的成本的。如当预测到某国的货币将要贬值时,在这个国家的国外子公司会被迫减少其当地货币的营运资本,增加其当地货币的负债。但是货币贬值会增加其未来产品的出口,这又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所以销售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会远远超过折算损失。而且,此时的借款成本也会非常昂贵,因为其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增加当地货币的负债,所以当地的银行系统会提高其借款利率。但是战略『性』防护措施也有其缺陷。如为了降低所拥有的易受汇率变动影响的资源的数量,企业可以采取垂直整合『性』经营(verti cally integrating operations),但这种措施会增加企业建立国外附属公司的成本,而且其作用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 八、国际税收的税种和各国税制的差别 1.国际税收的税种 世界各国『政府』规定的税收制度千差万别,每个国家都运用其政治权力在管辖的国境范围内对企业或个人取得的各种收益进行课税,所不同的是使用什么税种、对哪些收益征税、税负高低如何。 尽管各国税法规定了不同的税种,但所有税种按课税对象划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税,即按收益额和财产额课征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资产利得税、财产税;另一类是间接税,即按流转额课征的税种,主要包括预扣税、周转税、增值税、过境税、财富转让税、消费税,等等。现把主要税种介绍如下: (1)公司所得税 所得税是『政府』对个人和公司收人征收的税种。在国际上,所得税是除关税外各国应用最为广泛的税种,有些国家所得税是『政府』收人的主要来源。不同国家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低不等,在百慕大地区和其他一些避税港,其税率为0,美国的税率为35%,加拿大为29.12%,德国为45%,意大利为36%,英国为33%,而日本则高达51.4%1。近年来,不少国家所得税税率有所下降,扩大本国企业在全球的竟争能力,给跨国公司创造更具吸引力的经营环境。根据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的一项调查,从1996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成员国的平均公司所得税率分别从39%和37.6%下降到34.1%和34.09%2。 (2)预扣税 预扣税(withholding tax)是由东道国『政府』按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股利、利息、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等所计征的税种。例如,购买某国公司债券的外国投资者,在该国预扣税为15%的情况下,从其投资的利息报酬中只能得到85%,其余15%则由债券的发行公司扣取作为预扣税缴纳给该国『政府』。预扣税的征收会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报酬,从而影响了长期资本的国际流动,因此通常需要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双边税收协定加以协调。是否与其他国家签订税收协定对一国的预扣税税率高低有着直接影响,表13.1是美国对其部分贸易伙伴的居民采用的预扣税率。美国对其部分贸易伙伴国居民的预扣税率 投资组合实质『性』控股*利息**物许权使用费**无税收协定30%30%30%30%有税收规定澳大利亚15151010奥地利15500/10比利时15500加拿大1510150/10中国10101010丹麦15500法国15505德国15500印度251515/1020/15/10意大利155/10155/8/10日本15101010韩国15101215/10墨西哥15/10515/1010荷兰15500挪威15150/100俄罗斯10500西班牙15100/105/8/10英国15500?当收款公司拥有付款公司至少10%的流通在外有投票权股份时,使用这种税率。 ??投资组合的利息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支付给特定国外纳税人的利息可以免除美国预扣税。 ???在许多税收协定中,工业特许权使用费、电影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其他版权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税率不同。 资料来源:price waterhouse,corrate taxes:a worldwide summary(new york: price waterhouse world firm services bv,inc,1996).(3)周转税 周转税是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上的周转总额计征的税种,世界各国通常都计征周转税,但计征的环节各有不同。如,在加拿大,周转税是在生产完成时计征;在英国,周转税是在批发商品时计征;在美国,则在商品零售时计征;在德国,所有商品流转环节上都要征税,正因为如此,德国企业往往建成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尽可能减少周转环节。 (4)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各个阶段的新增价值为对象征收的税种,在欧洲各国,增值税是一重要的税种。增值税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增加法和扣减法。表13.2举例说明某国对某些经济业务适用7%的增值税率计征增值税时两种方法的使用。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且扣减法更为简单,所以欧盟成员国均采用扣减法来计算增值税额。增值税计算的一个例子 增加法生产过程中的增值工资$300000租金20000利息50000利润40000增值额合计$410000应纳增值税$410000x7%=$287000扣减法销售收入$800000减:已缴纳增值税的外购货物和劳务390000增值额合计$410000应纳增值税$410000x7%=$287000不同国家的增值税税率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也会因商品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与其他税种相比,增值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一行业的产品由于不同的生产结构、流通方式而造成的重复课税,而且便于征收。所以,在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美国也不断有人建议开征增值税。 (5)过境税 过境税是对进口商品以增值额为基础所征收的税种。征收过境税的目的在于削弱进口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因此,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过境税,一般要参照本国类似商品所缴纳的间接税。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 第四章WTO与国际私营企业财务管理(3) (6)转让税 转让税是对纳税人之间的财富转让所征收的税种,转让税对企业决策有很大影响。在欧洲,由于转让税较重,企业收购另一家公司时,往往只购买公司的部分股份而不是直接购买净资产。 2.各国税制的差别 世界各国总体税负上存在着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明显因素是各国税种和税率的不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各国的税收制度在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制度、应税所得的范围、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上等存在着区别。 (1)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制度 国际上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主要有两种,即传统制度和综合制度1。 1传统制度(classical system) 在传统制度下,公司和股东被分别课税。公司就其利润缴纳公司所得税,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时,股东就其分配所得的股息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对分配的利润来说,要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次税收。 可见,采用传统制度,会产生双重征税的问题,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远远大于法定税率。过去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及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以及美国都使用传统制度,而近年来,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已转向采用综合制度。 2综合制度(integrated system) 综合制度下,公司和股东被视为同一整体纳税人迸行所得税的计征,采用这种制度,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重复课税的现象。 综合制度具体又分为税率分割制(split-rate system)、税收抵免制(tax ored-it system)两种。在税率分割制下,对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利润分别实行不同的税率,前者从高,后者从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已分配利润的双重征税。如在挪威,未分配利润按50.8%纳税,已分配的利润按23%纳税。在税收抵免制下,公司依法缴纳所得税,但当股东根据分配的股息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时,税务当局将公司所得税的相应部分视为股东已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加以抵兔。税收抵免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公司所得的双重征税。目前使用的国家有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国家,欧盟也把积极倡导采用这种转嫁制度作为其努力协调成员国税制差异工作的一部分。 从发展趋势看,使用传统制度的国家正逐渐减少,绝大多数国家开始使用综合制度,而且并不限定只采用分割税率制或税收抵免制,而是两者结合使用。如德国就采用了税率分割制、税收抵兔制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制度。 (2)应税所得的范围 应税所得的确认是纳税的前提。由于各国在所得税等直接税方面实行不同的税收管辖权,这就给应税所得特别是跨国收益的应税所得的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税收管辖权包括两种类型:1收人来源管辖权,又称地域管辖权,是指国家对来源于该国境内的全部所得以及存在于本国领土范围内的财产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取得收人者和财产所有者是否为本国的居民或公民。2居民或公民管辖权,也称居住管辖权,即国家对该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世界范围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该纳税居民的所得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综观世界各国的税收现状,除极少数国家和地区放弃对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以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收人来源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同时并用,即既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又对本国居民的世界所得征税。只有少数国家如阿根廷、巴拿马、委内瑞拉等单独实行收人来源管辖权。 就跨国公司的全部所得而言,不外乎来自于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两方面。来自于国内的所得按收人来源管辖权的原则应缴纳所得税,因此是应税所得。而来源于国外所得,又包括向国外出口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以及国外附属公司的所得两种。各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对于跨国公司来自于向国外出口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所得,往往采取某些优惠政策。如美国1984年的《国外销售公司法》(the 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 act),就规定国外销售公司的部分收人可以免于征收美国公司所得税。再如,欧盟对许多出口产品给成员国减兔增值税的优惠,以提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于来源于国外附属公司的所得,存在着两种方法,即属地原则(territorial approach)和全球原则(worldwide ap-proach)。根据属地原则,对跨国公司来自国外附属公司的所得不征税,而根据全球原则,对于跨国公司的国内收人和国外收人全部征税,这就会产生双重征税的可能,使国外附属公司的所得既要向东道国『政府』缴税又要向母国『政府』缴税,产生双重征税的问题。 另外,跨国公司国外经营组织形式不同,也会对应税所得有一定影响。如美国分别对国外子公司和分公司所得规定了不同的征税办法,对于国外分公司,由于它与国内总公司属于同一经济实体,因此分公司所取得的收益,不管是否汇回母公司,都应该在国内全额纳税;而对于国外子公司,由于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子公司所得在作为股利汇交母公司前,母公司不需为之纳税,即实行所谓的"递延纳税"(tax deferral)。 (3)费用的确认和分配 各国税收制度中,对同一费用允许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因而也会造成各国税负的差异。 出于不同的目的,各国税法对可扣减应税所得的费用有不同的规定。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在美国,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德国,税法则规定企业对厂房、建筑物采用直线折旧法;在英国,税法规定,企业可在厂房、建筑物购置当年,将成本一次『性』转作费用,即所谓"第一年减免",各公司有权根据经营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选择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间;在南美,如阿根廷、巴西,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因此税法要求企业根据价格水平调整资产价值,同时提高折旧额;在日本,对国家利益相对重要的固定资产如控制污染及生产能源的设备,允许以更高的折旧率提取折旧。对于存货的计价,美国允许企业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从而增加当期销货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收益,相当于给企业提供长期无息贷款;而英国只允许用先进先出法。除此以外,一些国家对职工的福利津贴支出给予税前扣减的优惠,其结果导致了企业以各种各样津贴代替部分工资发放。如英国以提供汽车、免费停车场、免费度假旅游形式向职员支付津贴,这样做,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而且可以使职员少缴个人所得税。 另外,对于跨国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价格,各国也有着不同的意见和调整方法,这些也会对税负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各国税负的潜在因素非常多,简单地通过各国法定税率的比较就得出各国税负大小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一国的法定税率可能较低,但其税收管理实行传统制度,应税所得范围广,费用的确认和分配有严格的限制,结果,该国的实际税负反而较高,所以,跨国公司在作投资决策、制定税务计划时,必须注重对实际税负的考察。 3.跨国公司对国际双重征税的避免 (1)国际双重征税概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就是国际双重征税。国际双重征税分为法律『性』重复征税和经济『性』重复征税两种类型。法律『性』重复征税,指的是由不同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进行征税。而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不同的国家对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重复征税。其中,不同的跨国纳税人,是指在法律上不同,而在经济上同一或至少有联系的纳税人,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公司和股东、交易活动的买方和卖方、母公司和子公司、受托人和受托财产所有人等。目前,随着跨国经营和跨国投资活动的日益发展,经济『性』重复征税正成为国际税收的重要问题之一。 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行使造成的。其重叠形式包括: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之间的重叠、确定居民身份标准不同的居民管辖权之间的重叠、确定收人来源的标准不同的收人来源管辖权之间的重叠等。不管何种形式的重叠,都会导致跨国经营和投资所得重复征税淇结果不仅不合理地加重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增加了成本消u弱了纳税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而且减少了投资所得,影响了再投资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公平税负的原则。从宏观上看,阻碍了国际间资金、技术、商品等的流动,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 作为跨国纳税人,跨国公司难免遇到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根据安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有83%的跨国公司认为避免双重征税是目前国际税收中最主要的问题1。因此,减少、避免和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是世界各国『政府』与从事国际经济洗动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它已成为国际税收政策中的一项共同产法目标。 4.国际双重征税的避免方法 目前,减少、避免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免税法、税款扣除法、税收抵免法和签订税务协定四种。 (1)免税法(method of tax exemption) 免税法也称豁免法,这种方法是指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本国居民源于国外且已向外国『政府』纳税的收益免征税,只对来源于国内的收益征税。例如,甲国的某跨国公司母公司在纳税年度获取本国收益$800000,它在乙国有一子公司,同年获得收益$300000,甲、乙两国所得税税率分别为40%和35%,子公司在乙国获得的收益在甲国免税,则母公司只须就本国获取的收益向甲国缴纳所得税$320000(=$800 000x40%)。 实行免税法的国家在规定对本国居民来自于国外的收益免税的同时,往往还要规定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并不是所有国外收益都可以免税。如法国的所得税法规定,对来源于国外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投资所得不给予免税,只给予抵免;给予免税的国外所得必须在缴纳了外国税收后全数汇回国内,并且要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以利于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免税法通过对国外收益免税,从税收角度给予跨国公司以最大的优惠待遇,有利于资本输出。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减少本国税收的基础上,而且不考虑收益来源国的税率高低,因而并没有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也使得跨国公司得以利用国际税负的差别逃税避税,所以并不是解决国际双重征税的最好方法。 (2)税款扣除法(method of tax deduction) 税款扣除是指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居民已缴纳的国外所得税额,允许从其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应税总所得中作为费用扣除。采用扣除法只能减轻或缓和国际双重征税,并不能完全消除之,其减少国际双重征税的数额不能超过纳税人已向外国『政府』缴纳的税额乘以本国税法适用的税率。 (3)税收抵免法(method of tax credit) 税收抵免也称税款贷项,是指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其居民公司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居民把已缴的外国税额从应向本国缴纳的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法与税款扣除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国外已纳税款作为国内应纳税额的扣除,而后者则是抵减应税所得。抵免法能消除国际双重征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按照纳税人的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之间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将抵免法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方法。 1直接抵免法(method of direct credit) 直接抵免法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跨国纳税人的税收抵免,它主要适用于位于居住国的总公司与位于非居住国的分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关系。由于国外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它与总公司同属一个法人经济实体,因此分公司已向国外『政府』缴纳的税额,可以视同为总公司缴纳的,居住国『政府』允许将其从本国应缴纳的总税额中予以扣除;但是抵免额不得超过国外分公司所得按照跨国公司居住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免限额(limit of tax credt)。 直接抵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居住国税额=(居住国所得十国外分公司所得)x居住国税率一允许抵免额。 允许抵免额取纳税人已向分公司所在国缴纳的所得税与抵免限额之间的较小者,其中抵免限额计算如下: 抵免限额=国外分公司所得x居住国税率 抵免法中使用抵免限额,目的在于在不损害本国税收利益的前提下,消除双重征税,从而使得在低税国家经营的企业承担与本国经营者同样的税负,而在高税国家经营的企业已纳税额中只能抵免相当于在本国经营所承担的税负部分,多余的部分不予抵免。对于国外分公司国外所得在国外已缴税大于抵免限额部分,有些国家规定可以结转到其他年份进行抵免,如美国规定为前转2年,后转5年,日本规定为后转5年。 抵免限额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即综合限额法、分国限额法及分项限额法。综合限额法是指在多国直接抵免下,跨国公司居住国『政府』允许跨国纳税人综合其所有国外分公司的所得合并计算一个统一的抵免限额。分国限额是指在多国直接抵免下,根据跨国纳税人来源于不同国家的所得逐个计算其相应的抵免限额。而分项限额法是指根据跨国纳税人的不同项目的所得逐个计算相应的抵免限额的方法。 2间接抵免法(method of indirect credit) 间接抵免法适用于不同属于一个法人实体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由于母、子公司分别为不同的经济实体,因此子公司的收益不能全额并人母公司的应税收益,它所缴纳的外国公司所得税不能视为母公司缴纳的税额,不可以从母公司应缴的居住国所得税中直接抵免,只有在母公司收到子公司汇来的股息,并将收到的股息并人公司收益中向居住国『政府』缴纳所得税时,居住国『政府』允许从应纳税额中免除这部分股息已缴纳的外国所得税。由于抵免税额必须由股息间接推算出,所以这种抵免法称为间接抵免法。 另外,子公司向母公司汇付股息时,应按一定的税率从股息中扣除预扣税,并缴给当地『政府』,这部分预扣税应在母公司向居住国『政府』纳税时得到直接抵免。 母、子公司之间的全部税收抵免计算如下: 第一步,计算母公司收到国外子公司汇来的股息的已纳税额,即间接抵免额。计算公式如下: 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外国子公司所得税额x母公司所获『毛』股息/外国子公司税后收益 其中,『毛』股息为未扣除预扣税之前的股息。 第二步,将母公司所获股息还原为子公司税前所得额,并计算抵免限额。 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的税前所得=母公司所获『毛』股息x(1一子公司所在国适用税率) 抵免限额=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的税前所得x母公司居住国税率 第三步,将抵免额与抵免限额进行比较,取其较小的金额,即为允许的抵扣额。 第四步,计算抵免后母公司应向居住国缴纳税额。 母公司应纳税额=(母公司税前所得十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税前所得)x母公司居住国税率一允许的抵扣额 下例说明双重征税、税款扣除法和税收抵免法对一家美国公司的国外来源所得的所得税的不同影响。假设美国公司有来源国外所得100美元,美国的所得税率为34%,国外所得税率为30%(见表)。国外公司税收的处理的一个例子 双重征税税款扣除法税收抵免法国外公司所得$100$100$100 国外公司所得税(税率30%)30.0030.0030.00国外税后所得70.0070.0070.00美国对国外所征收的 所得税(税率%34)34美国对国外税后所得 征收的所得税(税率34%)〖3〗23.8国对国外所得征收的所得 税扣减国外公司所税后的余额4.00美国税后所得36.0042.2066.00实际税率64%53.8%34%在双重征税的情况下,国外来源所得100美元在国外缴纳30%的所得税即30美元,在美国缴纳34%的所得税即34美元,共缴纳所得税64美元,实际税率为64%。在税款扣除法下,美国仅对国外税后所得70美元征收34%的所得税即23.80美元,所以共缴纳所得税53.80美元,实际税率为53.80%。在税收抵免法下,由于美国税率大于国外税率,所以税收抵免限额为30美元,还要在美国缴纳4美元所得税,因此共缴纳34美元,实际税率为34%。 免税法、税款扣除和税收抵免法三种方法都可以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但具体使用哪种,适用条件如何,主要由各个国家在本国税法中单方面作出规定。如法国、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采用免税法;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采用抵免法;中国既采用抵免法,又采用扣除法,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外分支机构在国外缴纳的所得税,给予税收抵免,而对国有企业的境外承包工程所得,则用扣除法予以扣除。 (40税收协定(tax treaties) 除了各个国家在本国税法中单方面规定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外,还可由各国『政府』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签订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税收协定与在各国税法中作出单方面规定相比,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因为它能协调双方国家的税收管辖权,规定双方国家都能接受的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效地减少由于完全按各自国内税法征税所可能产生的国际双重征税,并使各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相互对等的税收待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之间缔约税收协定的活动十分活跃,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目前,国际上生效的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协定已达600多个。美国已同38个国家签订了26项税收条约,英国已与7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中国自1983年9月以来,也先后与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马来西亚、挪威等40多个国家缔结了全面『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各国之间缔结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从结构安排和条款顺序上看,主要参照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7年所发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避免对所得和财产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简称经合发组织范本),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于1979年通过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简称联合国范本)。这两个范本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经合发组织范本较为注重发达国家的利益,而联合国范本则兼顾了缔约国双方的利益,较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经合发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主要内容包括:(1)税收协定适用的范围和有关定义;(2)对发生在缔约国双方的各类所得划分税收管辖权,以避免对纳税人的同一所得重复征税;(3)对可能发生的重复征税,确定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4)某些特别规定,包括保证税收上无差别待遇、相互交换税收情报、减少或防止国际间的逃税等。 税收协定仅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各种直接税,对于各种所得,规定了不同的征税原则。其中,对经营所得中属于缔约国一方企业的利润,奉行居住国独占征税的原则;而常设机构的利润,实行来源国优先征税的原则;对于跨国公司关联企业所得,规定采用正常交易原则进行划分和征税。对于投资所得,即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协议明确规定采用税收分享原则,即缔约国双方都有征税权,可以在居住国征税,也可以在收人来源国征税,但来源地国家拥有优先征税权。为保证居住国能够分享到一部分投资所得,来源国必须适当降低对投资所得征收的预扣税税率。对于劳务所得中的独立个人劳务所得、退休金、『政府』服务所得、学生取得的所得以及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所得,原则上由居住国征税;而对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董事费、表演家和运动员所得,原则上由来源国优先征税。对于财产所得,原则上由财产所在地国家行使征税权。 另外,税收协定范本规定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为免税法和抵免法。为了避免纳税人受到歧视,还规定了缔约国一方国民到另一方从事活动所应受到的一些税收无差别待遇,即国籍无差别待遇、常设机构无差别待遇、费用扣除无差别待遇、对外资企业税收无差别待遇等。应该说,经合发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促进了各国『政府』之间签订税收协定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正成为协调国际税收关系、避免双重征税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是税收协定的执行有时并不十分有效。一些国家不能放弃本国的目标,当单独实行税收政策较按协定执行更有利时,这些国家就不会同意税收协定的规定。税收协定谈判的实践说明,有时哪怕只是在两国之间,税收协定也难以达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人提出建立国际『性』的组织,或给予某个现存的机构以特权,系统负责税收事务1。 九、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1.国际避税概述 避税和逃税是税收领域中的普遍问题,而国际税收领域与国内税收领域相比,避税和逃税问题更为复杂和突出。,之所以如此,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和跨国活动的增加,尤其是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面临着比国内市场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影响其收益大小、竞争的胜负。公司当然尽一切可能避免税收负担,并在安排税务计划时进行种种可能的避税选择。另一方面,各国间税收范围、税率高低、税收征管上存在的差异也客观上为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和逃税创造了条件。 应该看到,国际避税和逃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运用变更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合法手段,减少甚至免除国际纳税义务的行为。而国际逃税则是指跨国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用拒绝申报所得、少报或瞒报所得、伪造账册等各种欺骗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行为。尽管从各国『政府』角度看,避税行为和逃税行为都是以逃避税收为目的,都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人,但对避税和逃税,『政府』的防范措施是不同的,对于避税主要通过对税法和税收协定作出相应修订、补充,杜绝漏洞;对于国际逃税坝u是根据有关税法和税收协定进行制裁。所以,跨国公司要研究的是如何合法避税,而不是非法逃税。 2.国际避税的方式 目前,跨国公司所采用的国际避税方式主要有:利用转让价格转移利润;避免成为税收上的法人居民;通过资金、货物或劳务的流动避税;利用各种有利于避税的公司、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利用有关制度规定,合法避税。由于转让价格转移利润将在本专题后面阐述,这里先讨论以下几种方式。 (1)避免成为税收上的法人居民 在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里,是否为法人居民有三种判断标准:一是注册登记地标准;二是总机构标准;三是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注册登记地标准是指只要在一国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的法律登记注册,就成为该国法人,并同时视为该国税收上的居民公司企业。总机构标准是指只要在异国有总控制机构,如总公司等,就成为该国居民公司。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与总机构标准大致相同,只是前者兼顾到有些跨国公司下设若干实际管理中心的具体情况,为判定某公司企业的居民身份而提供的更为详细的具体标准,通常都规定董事会所在地或经营决策中心所在地为公司企业的住所。 法人居民地点的选择,对于跨国公司纳税义务的大小至关重要,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法人居民,就必须将世界范围的分、子公司所得汇总在该国纳税,高税率国的法人居民承担着比较高的纳税义务。为减轻税负,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各国对法人居民的判断标准不同,避免成为高税国的法人居民。如美国是采用注册地标准的国家,为避免成为美国的法人居民,跨国公司可把总机构和管理机构设在美国,而在其他国家登记注册。而如果跨国公司将注册地、总机构或管理机构设在巴拿马或中国香港地区等仅实行收人来源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内,一方面可避免成为任何一居住国的法人居民,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地方所得税税率低,而且只对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这样就可大大减轻跨国公司的税负。 (2)通过资金、货物或劳务的流动避税 跨国纳税人可以通过把资金、货物或劳务等转移出高税国进行避税。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建立常设机构来转移资金、货物或劳务。关于常设机构的定义,至今还不是很明确。经合发组织范本对常设机构所下的定义,相对米说比较狭隘。对常设机构规定更广泛的定义,已成了当今发展中国家的趋势。许多国家的双边税收协定仿效经合发组织范本,规定了大量的免征税收的常设机构活动,比如,货物仓储、存货管理、货物购买、广告宣传、信息提供或其他辅助『性』营业活动,等等。这样,就提供了各种通过建立常设机构进行逃避税收的渠道。建立一个或更多个进行免税活动的常设机构,有时可以和子公司或分公司同时成立,借以转移资金、货物或劳务。 (3)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 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对跨国公司的税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为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它的收益作为股息分配给母公司时,应缴纳预扣税,它的亏损不能计人母公司账上,冲减母公司收益。而分公司与母公司同属一法人实体,不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它的亏损可以计人母公司账上,冲减母公司收益,从而减少母公司应纳税额,它的收益要与母公司收益合并缴纳所得税。一般来说,由于国外公司在经营活动初期往往亏损较大,所以跨国公司可以在国外先设立一个分公司,使其亏损冲抵母公司收益,减少母公司的税收负担;当国外的经营过了起步阶段,转向正常盈利时,再把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改为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分别纳税,可以避免汇总纳税;另外,一些国家税法规定只有当子公司的收益汇回母公司时,才予以课税,用此政策跨国公司可以延期分配股息或少支付股息,从而递延纳税。 当然,跨国公司在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时,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如一些国家禁止外国公司在本国设立分支机构,坚持外来投资者必须在本国设立子公司,同时要求本国其他公司在该公司中拥有一定比例的股权,以使该子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国居民公司。还有一些国家在税法上规定,当外国分支机构转为外国子公司时,以前的亏损要从总公司账上去掉,重新计算总公司所得,补缴税款,类似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避税的可能『性』。 (4)在国际避税地(tax haven)建立各种公司,转移资财 国际避税地又称避税港,是指那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提供免税、低税或其他特殊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国际避税地所提供的优惠条件与在双边对等条件下给予的一般优惠条件不同,它实行免税或远低于国际一般税负水平的税收制度,而且单方面给予税收上的特殊便利。 根据税收制度的不同,避税地通常分为四类:(1)不开征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避税地,如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属于"纯国际避税地"。(2)只征收较低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避税地,如瑞士、直布罗陀、所罗门群岛、新加坡等。(3)仅实行收人来源管辖权,即只对来自当地的收益征税,而对来自海外的收益免税的避税地,如中国香港地区。巴拿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为税收庇护所(tax shelter)。(4)征收正常的税收,但提供某些税收优惠的避税地,即所谓的避税胜地(tax resort),如卢森堡、荷兰、爱尔兰和希腊等。 国际避税地在靠优惠的税收制度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同时,也给国际投资者创造了避税的有利条件。投资者利用避税地从事避税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在避税地设立象征『性』的控股公司,即外国基地公司(foreign-base ccppfly),通过将在避税地境外的所得和财产汇集到基地公司账户中,或利用转让价格将其全球范围内的利润转移到基地公司,然后将利润保留在基地公司,则可达到避税的目的。 跨国纳税人在避税地设立的基地公司主要有持股公司、投资公司、无形资产控股公司、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信箱公司、受控保险公司等。 1持股公司。这种公司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子公司里控制着大量股份和拥有举足轻重表决权的公司。这种公司参股可以拥有高达100%或低至50%以下的股本或表决权。持股公司的收人主要是股息和出售股份的资本利得。在避税地可能对股息收人或资本利得不征税或只征很少的税。如果股息支付国要对股息所得征收预扣税,这种预扣税也可能根据股息支付国和收人国之间的双边税收协定予以减少或退还。 2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是指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基地公司。跨国纳税人将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转移到避税港的投资公司,从而使这些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避免在居住国缴纳所得税,然后利用投资收益以该投资公司的名义再进行证券、不动产投资,取得利息、股息及其他投资收益。为避免汇回居住国所要承担的税负,这些收益一般累积在基地公司名义下。 3无形资产控股公司。这种公司以获得无形资产,并提供和转让这些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内容。跨国公司将在母国开发的特许权、专利等以原价或低价卖给在避税港设立的控股公司,该控股公司再向设在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和转让这些特许权和专利,并收取使用费和转让费,这样母公司通过基地公司向第三方收取了无形资产使用费和转让费收益,这些收益保留在基地公司账户上可以少缴或不缴税。 4金融公司。跨国公司可以在避税地建立金融公司,作为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间机构,或是向第三者筹措款项的公司。跨国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或购置不动产时,暂时需要大量资金往往是通过其设在避税地的金融公司,而不是通过投资公司解决。而组建金融公司也可以少纳税或不纳税。例如,使利息收人不纳税或少纳税,或取得高税国对公司集团支付利息进行税收扣除的许可,或根据有利的税收协定使利息支付国不征或少征预扣税。 5信托公司。跨国公司将在避税的境外的财产转为基地公司的信托财产,利用这些信托财产进行经营,其经营所得挂在基地公司名下,可以得到在避税地减免税的好处。 6信箱公司(mailbox ccpany)。这种公司是指那些仅在所在国完成必要的注册登记手续、拥有法律所要求的组织形式的"皮包"公司。这种公司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仅租用一间办公室或一张办公桌,甚至仅仅挂一面招牌,设有一信箱的公司。信箱公司一般都设在国际避税地。跨国公司在将商品直运销售给另一国关联企业时,将账务处理为以低价出售商品给信箱公司,再由信箱公司以高价出售给另一国关联企业,这样一来就将利润转移至信箱公司,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7受控保险公司。受控保险公司是指跨国公司建立的为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公司集团的成员提供保险和分保险的基地公司。受控保险公司向跨国公司提供服务,收取保险费用,从而降低避税地境外公司的应税所得,减少应纳税金;同时受控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在避税地享受免税或低税政策,这样跨国公司的整体税负就大为下降。 跨国公司还可以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其他形式的基地公司,如贸易公司、国际船舶运输公司和飞机公司、服务公司等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3.国际反避税 鉴于国际避税活动的普遍『性』,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财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种种有力的反避税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实行单边反避税措施 各国『政府』在税法中制定有关法令,或修订专门条款,以堵塞税法漏洞,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如在美国,税法规定对国外子公司的收益,实行递延纳税原则,即只有当母公司实际收到子公司汇来的股利时才申报纳税。但是,为了防止美国公司通过在避税地的子公司避税,美国税法又规定,递延纳税原则不适用于受控制的国外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的附则f收益(subpart fincce)。受控制的国外公司是指有美国股东持有50%以上拥有表决权股票的国外公司,美国股东是指至少拥有10%以上有表决权的个人或企业。 (2)双边或多边反避税措施 国际避税一般至少要涉及两个国家,所以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单边措施,要有效地制止国际避税是不够的。为此,由有关国家签定包含有反避税内容的双边税收协定,以求共同打击国际避税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双边税收协定中的反避税条款主要体现在相互交换情报方面。自20世纪以来,双边税收协定的谈判与签订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问世后,税收协定的签订得到了规范化的发展,在税收协定范本及各国间的双边税收协定中都有着防止避税的若干条款。 另外,许多国际组织也纷纷采取了多边的反避税措施,如欧洲经济共同体1975年制定了《欧洲共同体税收行动方案》、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挪威)在1973年签署了《关于税务协助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63年制定了《关于所得和资本双重征税的协定草案》等都有关于反避税的措施。 以上这些措施尽管未能完全消除国际避税行为,但对遏制国际避税行为的恣意蔓延起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各国税法及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的进一步完善,国际避税行为将得到进一步的限制。 经典案例: 大众汽车公司的海外扩张 大众汽车公司创建于1938年,公司总部设在德国。1991年销售额为460.42亿美元,利润额为6.65亿美元,雇员265566人。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十六位。 1939年8月15日,大众汽车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甲壳虫"牌汽车,随后,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战争年代大众汽车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政府』生产了大量军用产品,其中包括越野汽车、水陆两用汽车、坦克、飞机,另外还生产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地雷、火箭炮等等。1941年5月,大众汽车公司的资本额达1.5亿马克。1945年德国战败后,大众汽车公司的财产被英国占领当局接管。 1949年,根据占领军颁布的法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财产归属联邦德国『政府』,联邦『政府』委托给下萨克森州『政府』代管。从此,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建后,大众汽车公司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康采恩,开始大量生产著名的"甲壳虫"牌汽车,到1955年,"甲壳虫"牌汽车产量已达100万辆,1965年达到1000万辆。在50年代末,联邦德国汽车公司生产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4辆是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 按照联邦议会1960年通过的法律,国家垄断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性』质的股份公司,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各拥有20%的股权,其余的60%股份向私人出售,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政府』通过在公司监事会中的全权代表控制公司的活动。因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实际上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企业。 60年代和70年代初,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国内外业务进一步扩大,1965年购买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1969年购买了内卡苏尔姆汽车厂,随后这两个厂合并,专门生产"奥迪"型汽车,大众汽车公司与波尔金汽车厂的合作以及生产"波尔金914"型汽车的目的也在于扩大市场,在渡过了1974年~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很快恢复了元气。目前,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大量的生产公司、销售公司和其它公司(运输、租赁、金融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国内主要有奥迪内卡苏尔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大众汽车销售中心、汽车出租公司、大众汽车发电厂、大众汽车住宅股份公司、德意志汽车股份公司等等。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对外扩张始于50年代初期,1951年该公司在巴西建立了装配车间,目前设在巴西圣保罗的工厂是大众汽车公司在国外的最大的工厂,大众汽车公司控制着巴西客车市场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南斯拉夫、南非、尼日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设有子公司或装配车间。60年代初期以来,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销售额中,国外销售额一般占2/3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达3/4。 目前,大众集团在全世界已形成庞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除德国以外,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南非、西班牙、捷克和中国等国都设有生产厂。 1994年,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生产轿车129.6万辆,占全集团产量的42.6%。 1978年,中国机械工业部长访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或译为狼堡)。德国大众公司与中国大陆工业界开始了第一次接触。根据其跨国经营的经验,大众公司敏感地看到了中国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意义。 1979年至1980年,双方多次就在华年产15万辆轿车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磋商。1983年一1984年,上海汽车厂试验『性』地组装桑塔纳轿车成功。1984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参加下,大众公司与中国有关单位签订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1985年3月,中德合资经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大众总投资额为9.85亿元(5亿德国马克),注册资本3.5亿元,中德双方各占50%。 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投资上海,有其长远的战略考虑。这种战略考虑基于三个基本点。 首先,德国大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中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轿车市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铁路和水路运输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尤其是轿车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根据在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海外投资的经验,大众汽车公司认为,如果人们第一个或很早立足于一个市场,那么就能够参与这个市场的开发和发展,逐步按需求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扎根当地,取得成功。 第三,大众汽车公司一直想在东亚和东南亚建立一个桥头堡,从这里出发,夺回25年前由于竞争而让日本人和韩国人夺去的市场。 概括起来,大众汽车公司的目标是,尽早进入中国这个未来的汽车大市场,在中国发展轿车生产,实现"当地化",占有中国市场较大份额,进而与日本和韩国竞争,进军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实际上这就是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的战略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轿车工业的必鲍胜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近年来才为人们普遍接受,把发展家用轿车作为一项产业政策直到今天才明确。80年代初,人们对此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居多。当时下决心在华投资上亿美元,合资生产轿车,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勇气。同时,大众公司与某些外商投资者不同。某些外商投资者考虑的是尽快地收回投资.尽快地赚钱。大众公司在华投资则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投资。 从时间上看,这种系统『性』投资分为两个步骤,或者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站稳脚跟,占领中国市场一个相当大的份额;第二个阶段则是以中国为基础,进军东亚(包括东南亚)同日韩汽车厂商展开竞争。对于大众公司来说,目前在华投资仅仅处在建立生产基地阶段,在第一阶段赚钱赢利并不是主要目标。 大众汽车公司驻京代表李文波博士认为,不少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在亚洲都有生产基地,大众公司没有这样的基地。其它公司进军中国,其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的一定份额,而大众的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一定份额后,还要进军东亚。大众公司的这种战略目标决定了他必须真正办好在华企业,坚持高质量,同时又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在东亚市场有竞争力。 大众汽车公司在这一战略构想指导下,把东亚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把中国又作为其东亚战略的重点。在中国采取了极其积极主动的合作姿态。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不久,大众又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探索合作项目。 80年代后期,中国需要在国内生产一批较高级的公用车,以顶替进口轿车,有关部门决定,由第一汽车制造厂上3万辆中高档轿车项目。 这时,第一汽车制造厂已先行引进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克莱斯勒考虑,一汽搞轿车。只能引进其"道奇"车,以便同先行引进的发动机配套,便乘机抬价。这时,大众公司完全答应了一汽的近乎"苛刻"的条件,例如,奥迪轿车使用克莱斯勒的发动机。结果,大众公司接手一汽这个项目,从1988年起,以许可证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轿车取得成功。如今,奥迪100是国产轿车中唯一的豪华车型。到1994年,累积产量已达5万辆。 1991年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长春成立。这家合资企业的规划目标为年产15万辆捷达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变速箱。 1995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与一汽达成协议,将目前以许可证方式生产的奥迪轿车项目变为合资项目。 至此,大众公司在华已有三个合资项目,大众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 【申明:本书由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网(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找好书,看好书,与大家分享好书,请加QQ群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八零电子书 www.txt80.com